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A.保障了西汉政权的长治久安B.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
C.体现了强化君权的思想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023-12-20更新 | 575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董仲舒虽强调“夷夏之辨”,但认为天下之人都是君主的臣民,夷狄也不例外;君主如要推行王道,天下一统,就必须将夷狄之民也纳入到统治范畴之内,并以仁爱之心对待夷狄。这一观点(     
A.迎合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统治思想
C.削弱了地方诸侯的政治实力D.改变了先秦儒学的民族理论
3 .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中朝(官僚机构衙署在宫内,故亦称内朝)作为中央决策机构。一些中下层官员如侍中、常侍、散骑可以进入中朝,而丞相及以下至六百石官员为外朝(官僚机构衙署在宫外,故称外朝).汉武帝此举(     )
A.提高了决策效率B.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C.完善了选官制度D.旨在加强君主的权力
4 . 汉朝所称“西域”,原来主要指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汉中期以后,“西域”的概念逐渐扩大,今中亚及以西地区皆称“西域”。这反映了(     
A.西汉王朝的开疆拓土B.和亲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C.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59年,汉明帝在明堂举行了礼仪大典。“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以配五帝”的仪式模仿了《孝经·圣治》所载“宗祀(周)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的仪式。这表明当时(     
A.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得到确立B.西周制度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C.通过礼仪彰显皇权独尊地位D.儒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巨大
2023-06-08更新 | 480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史料出处
秦朝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汉武帝至西汉末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东汉前期自中兴以来,匈奴未宾,永平末年,复修征伐。先帝(东汉章帝)即位,务体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范晔《后汉书·和帝纪》

——据林甘泉《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盐铁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并简要说明。
7 . 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D.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023-05-18更新 | 1028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当时的货币借贷利率通常为20%,灾年时可达100%。《后汉书》中记载东汉的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人”。借贷者往往“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出”。据此可知,汉代(     
A.自耕农经济发展受到限制B.国家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富商大贾操控了地方税收D.民间租佃关系普遍存在
9 .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其统治时期先后多次对西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田。读下表可知,移民屯田(     
汉武帝在西北移民屯田情况表(节选)

时间

移民屯田

史料来源

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徒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初算缗钱

《汉书》卷六(武帝纪》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

①保证了边军戍卒的粮食所需             ②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
③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             ④为打败匈奴提供了主要物质准备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很多王国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

——摘编自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西汉初年,西北边疆长期受到匈奴的威胁。汉武帝在位时期,改变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积极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进而把西北边防和西北开发结合在一起,修筑西北边塞,移民实边,屯田拓荒、完善行政建置。

——摘编自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三个“环节”的制度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确立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西北政策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