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如图是山东临沂白庄汉墓出土的乐舞迎宾图,图中可见一头戴飘带高帽、鼻梁高挺、身着短袴的胡人舞者,双手持股鼓欲意击鼓,其前面还有一名汉人长袖舞者倒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汉代(     

A.胡汉文化交融趋势凸显B.西域的风俗与中原渐趋一致
C.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D.对外艺术交流形式丰富多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匈奴人集中分布的区域建立了不同于内地的属国和道。唐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羁縻府州,实行羁縻统治。由于边疆地处多民族交汇地带,塞外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和内部边民叛乱的情况时有发生。汉唐两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均采取“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之恩威并施手段,对边疆的少数民族叛乱势力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汉唐两朝通过移民实边、大兴屯田等措施,以发展经济为纽带,以开展贸易为手段,实现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上的往来互洽,为了实现大一统的政治诉求,汉唐两朝统治者一直重视对边疆的文教治理.“宣文教以章其化”.积极推行文化治理方略,以增强边疆各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实现边疆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以及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摘编自杨丽、叶珍珍《汉、唐北部边疆治理比较研究》

材料二   唐初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尤其是雄踞漠北的东突厥。唐初集中精力整合内部,而对突厥则采取隐忍防御之策。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至贞观三年(629年),唐王朝国力渐盛,于是战略目标开始从对内转向对外,战略方针也从单纯防御转为积极防御,进而发展为攻守兼备。对外的重点是解除正面的威胁,经过贞观四年(630年)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两次大规模对东突厥的反击作战,唐军先后平灭了东突厥颉利可汗及其余部,灭薛廷驼,平定铁勒诸部,北面的威胁基本得以解除。 于是唐王朝转而向西,经略西域。唐军首先击败吐谷浑,在河西陇右建立起牢固的前进基地.进而征讨高昌、龟兹等国,设西、伊、庭三州,设置安西四镇。到唐高宗时,进一步平定西突厥,唐朝不仅恢复并巩固了在西域的主导地位,而且影响波及中亚地区。至此,唐代治理边疆的战略基本达成了预期效果。

——摘编自周德钧《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时期边疆治理政策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边疆战略成功的原因及其意义。
3 . 汉武帝死后,西汉朝廷召开了一次名为“盐铁会议”的政策辩论大会,辩论双方激烈争辩、互不相让。贤良文学(儒家知识分子)要求废除盐铁官营、国家均输,希望政府“毋与天下争利”;桑弘羊(掌国家财政近三十年)坚持主张官营产业乃“国家大业”,不可废除。桑弘羊当初协助汉武帝进行产业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因常年征战带来的财政困难B.严厉打击不法商人的越轨行为
C.切断地方诸侯国的经济发展潜力D.加强对全国手工业生产的控制
2023-02-28更新 | 23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辰林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天人感应本是古代的迷信思想,汉代董仲舒对天人感应加以发展,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本”,“天”和“人”同类,人有好恶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天”同样有喜怒哀乐好恶,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这一发展(     
A.维护了社会安定B.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C.实现了国家统一D.有利于无为思想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称中,汉朝“刺史”之“刺”,本为临时派出刺探信息,后来“刺史”演变为州牧:清朝“巡抚”原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演变为省级常设军政机关。这些演变表明
A.地方行政机构演变具有随意性
B.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C.临时委派官员能宣示皇权独尊
D.中央强化监察以防范地方割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60次组卷 | 66卷引用: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年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汉代政府自张骞“凿空”之后下力保障中外交通安全和沿途物质供应,出现了“胡商贩客,日款于塞下”的开放盛况。汉代的开放
A.目的在于联络西域诸国、夹击匈奴B.是单向的西汉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
C.推动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互补D.推动了世界市场由分散走向整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