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游侠多是“不轨于正义”者,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其立传,肯定其言信行果、轻生尚义、不畏生死;班固在《汉书》中着重突出“游侠”无视国家法纪、暴力任杀,对其大加批判。这一变化反映出(     
A.传统侠义精神不被世人认可B.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出现弱化
C.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D.阶级差异影响历史人物评价
2 . 下表为汉代刺史迁任统计。这体现了汉代刺史制度(     
官员俸禄(石)掌职迁任人数
县令500-1000县内政务15人
公国相2000公国大小事务1人
侍御史600接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等10人
谏议大夫600掌顾问应对,为皇帝谋事3人
A.以卑制高的政治理念B.以中央官员为主要来源
C.旨在打击豪强的势力D.注重官员基层治理经验
2024-03-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汉中央政府在酒泉、玉门盐泽(今新疆罗布泊)一线“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两千年后,在距敦煌64公里处发掘出“丝绸之路”上唯一的驿站遗址——悬泉置遗址,出土了大量关于西域诸国向汉朝进贡马匹、骆驼的简牍,甚至还有涉及远途奢侈品贸易的简文。

——摘编自汪受宽《丝绸之路上的汉代邮驿》

材料二   清朝后期,邮驿制度弊端丛生,驿律废弛,徇私枉法现象屡屡出现。鸦片战争后,建立在火车、轮船等近代运输工具基础上的新式邮政业务被列强带入中国,使中国邮驿制度发生深刻变化。在正式建立近代邮政前,除驿站外,有商营的民信局和侨批局,有帝国主义者的客邮,还曾经历过一段海关兼办邮政的过程。1896清廷谕令开办国家邮政官局——大清邮政局,派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兼领邮政司,掌管全国邮政,这是我国新式邮政的开端。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邮传部为交通部,同时改大清邮政局为中华邮政局。进入民国以后,民众办理邮政需求增加,邮政局所随之增多,邮政业务逐渐多样化,除函件和包裹的寄送,还出现了汇兑业务。

——摘编自潘雨朦《民国南京邮政研究(1912—193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设置邮驿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邮政事业发展的特点和背景。
2024-03-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家的职能是国家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封建国家的统治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劳动人口的编制;二是施行平籴、和买等调剂社会经济的政策,但主要是对人民进行剥削,赋税、专卖和货币都是重要的剥削手段;三是组织军队用于保卫统治集团和统治阶级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四是树立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体系;五是监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根据材料,选取中国古代任一朝代,围绕“国家统治职能”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包含所选朝代,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统治者极力宣扬“以孝治天下”。为了更好地落实孝治理念,统治者将养老敬老的孝道思想上升到国家观念意志,甚至将养老敬老的道德要求上升到国家法律规范,对不赡养老人、侮辱老人、遗弃老人等现象者予以法律上的严惩。汉代大力提倡“孝治”(     
A.旨在构建忠孝一体的伦理观念B.促进了德主刑辅治国方式的成熟
C.得益于察举制度在全国的推行D.说明重视教化已成为时代的共识
2024-02-05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岳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代,循吏的主要特征是“施教导民”“奉法循理”“奉职循理”,酷吏则“以猛服民”“专任刑罚”“刻削少恩”。二者虽风格迥异,但同受朝廷重视。这一制度安排旨在(     
A.提升中央行政效率B.厉行思想文化专制
C.削弱豪强大族势力D.强化地方治理效能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通西域

材料二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开始,中央在每州派部刺史一人,无固定治所,每年八月巡视、考察吏治,主一州之监察。刺史秩六百石,地位较低,但可监察二千石的郡守和王国相等高官。

——据崔向东《论西汉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对郡国的监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对西北地区治理的措施并简述其成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特点。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刺史制度还可以提供哪些史料?
8 . 如图是山东临沂白庄汉墓出土的乐舞迎宾图,图中可见一头戴飘带高帽、鼻梁高挺、身着短袴的胡人舞者,双手持股鼓欲意击鼓,其前面还有一名汉人长袖舞者倒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汉代(     

A.胡汉文化交融趋势凸显B.西域的风俗与中原渐趋一致
C.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D.对外艺术交流形式丰富多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匈奴人集中分布的区域建立了不同于内地的属国和道。唐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羁縻府州,实行羁縻统治。由于边疆地处多民族交汇地带,塞外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和内部边民叛乱的情况时有发生。汉唐两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均采取“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之恩威并施手段,对边疆的少数民族叛乱势力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汉唐两朝通过移民实边、大兴屯田等措施,以发展经济为纽带,以开展贸易为手段,实现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上的往来互洽,为了实现大一统的政治诉求,汉唐两朝统治者一直重视对边疆的文教治理.“宣文教以章其化”.积极推行文化治理方略,以增强边疆各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实现边疆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以及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摘编自杨丽、叶珍珍《汉、唐北部边疆治理比较研究》

材料二   唐初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尤其是雄踞漠北的东突厥。唐初集中精力整合内部,而对突厥则采取隐忍防御之策。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至贞观三年(629年),唐王朝国力渐盛,于是战略目标开始从对内转向对外,战略方针也从单纯防御转为积极防御,进而发展为攻守兼备。对外的重点是解除正面的威胁,经过贞观四年(630年)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两次大规模对东突厥的反击作战,唐军先后平灭了东突厥颉利可汗及其余部,灭薛廷驼,平定铁勒诸部,北面的威胁基本得以解除。 于是唐王朝转而向西,经略西域。唐军首先击败吐谷浑,在河西陇右建立起牢固的前进基地.进而征讨高昌、龟兹等国,设西、伊、庭三州,设置安西四镇。到唐高宗时,进一步平定西突厥,唐朝不仅恢复并巩固了在西域的主导地位,而且影响波及中亚地区。至此,唐代治理边疆的战略基本达成了预期效果。

——摘编自周德钧《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时期边疆治理政策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边疆战略成功的原因及其意义。
10 . 它“有时是一股一股的丝线,延伸开来,有的线路清晰,有的断断续续;有时又像一张大网,涵盖广阔,时时出现绚烂的织锦”。“它”是(     
A.秦代驰道B.丝绸之路C.隋唐大运河D.明代长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