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我国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砖)中出现了大量的“孝子图”,描绘了丁兰刻木、闵子骞御车失锤、董永侍父等孝亲故事。这反映出汉代(     
A.社会矛盾尖锐B.血缘观念强化
C.儒学影响扩大D.绘画技艺高超

2 . 汉、唐统治者依据现实需要适时调整统治政策,下图是汉朝和唐朝所实行的两种经济政策的示意图,两者都(     

A.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方式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形势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满人入住中原后,清廷依然采取向周边扩展进取的策略,在占领足够大的疆域之后再按照各地习俗分而治之。清廷视周边民族地区与中原为一体,却在治理政策上有高度的灵活性。如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在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也就是一种遴选当地贵族作为首领的制度,在西南实行土司制度,在藏区实施达赖和班禅为首的政教合一制度。与此同时清廷又在边疆地区直接派遣将领,如在漠北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库伦办事大臣,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等,都是直接控制的方式进行管理。

——摘自侯旭东、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代开拓疆域和稳固边疆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经略边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4 . 汉代甘肃敦煌郡的悬泉置遗址,是古代邮驿接待机构。这里发掘出的有字简牍中,有大量中西使节及人员往来及接待的记录。还有简牍记载,乌孙、莎车王使者进贡橐佗(骆驼);安息王“以大鸟(鸵鸟)卵及黎轩善眩人(魔术师)献于汉”。这说明汉代甘肃(     
A.维护了国家的大一统B.邮驿道路系统较完备
C.保证了丝绸之路畅通D.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
2024-01-15更新 | 34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安东卫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图所示为出土于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河流域的“居延里程简”(局部),通简从上至下分四栏,每栏从右至左分四行(列)抄写,计17行,地县驿置名20个,记载了从长安出发到河西张掖郡氐池县的通行地县驿置名称以及各地之间的具体里程。该文物可用于研究汉代(       
A.无为而治思想B.丝绸之路路线
C.郡国并行制度D.盐铁官营政策
6 . 《盐铁论》记载了桑弘羊与贤良方正就专卖制度的辩论经过,桑弘羊认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并以此作为盐铁官营、均输、榷酒政策的理论依据。汉代专卖制度的实行(     
A.淡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激化了矛盾导致王朝覆灭
C.推动了工商业迅速发展D.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7 . 把秦汉时期作为完整的历史时期来看,是因为它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而且是在整个秦汉时期逐渐形成和完善的。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分封制度从形成到逐渐瓦解
B.秦统一中国与秦朝的暴政
C.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与延续
D.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与加强
8 . 两汉时期,霍去病立志“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张骞不畏艰险出使西域,班超“投笔从戎”“立功绝域”。这些历史人物所表现出的昂扬进取、不屈不挠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这些时代精神的出现,反映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文化政策的开明
C.边疆民族地区的动荡D.王国问题的解决
9 . 汉宣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西域都护府权力很大,可以行使中央对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等权力,并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由此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A.解除了北方地区的边患危机B.造成了西域地方势力坐大
C.直接导致了北匈奴西迁远方D.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
10 . 戴圣为汉代大儒,担任九江太守时期,政行却多不循法规,刺史何武派人调查戴圣罪状,戴圣恐惧,主动辞职。这反映出汉代刺史(       
A.解决了分封遗留问题B.实现了向政务官的转化
C.有利于规范地方治理D.架空了地方官员的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