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同姓王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地方的统治,以拱卫朝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姓王的势力迅速发展,至文帝时,遂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解决办法。文帝采纳其建议,分齐国为七国,淮南为三国。景帝时又采纳晁错的“削蕃”政策,先后削去楚之东海郡,吴之豫章、会稽郡,赵之河间郡以及胶西六县收归朝廷,遂爆发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七国之乱。武帝时又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除了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别属汉郡。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贾谊试图通过削藩为皇权消解来自皇族内部的风险,通过服饰礼制的固化消解来自观念的风险,通过仁政施行消解来自民间的风险,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权威来保证皇室安全和社会稳定。在贾谊身上也可看到他同代人最普遍的政治观念的徘徊:言称向往周制,行却效仿秦法;言必称仁政爱民,却不遗余力为皇权计。

贾谊的时代,皇权政治基本稳固下来,早期藩国的存在,并未能改变郡县制的基本特质,天下一统成为基本模式,“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被重新定义,士人阶层失去独立生存的政治空间;经过法家农战政治的打击,社会的基本结构形式为小农经济,社会层次简单化,传统的士人阶层失去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失去生存空间的士人,在新的政治框架下,在朝为“官”,在野为“道”。以儒家思想本身积极的社会态度而言,在大一统时代“在野为儒”也就失去儒的存在感。

——摘自关万维《贾谊与官儒时代的开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西汉朝廷在处理封国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西汉朝廷削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贾谊的思想特征并分析出现这种思想的时代背景。
2022-04-2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时期,政府不仅实行盐铁官营,还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这表明当时
A.统治者具有抑商倾向B.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C.社会深受儒学的影响D.专制统治空前稳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命观”是儒家哲学中最基本的哲学范畴之一,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同时,孔子重“人事”而轻“鬼事”,重“生”轻“死”,对鬼神和死持“避而不谈”的态度。孟子延承了孔子天命思想,他将天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诚者,天之道也”。诚是它的本质属性,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本原,人的性善和仁义理智等都来自于天赋,由此延伸出的是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主张修身行法,强化了人的主体性与自觉性。荀子继承孔子重道德、重人事、重天命的观念,更进一步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应天道为人类造福,君子之道不等于天道,一者曰统一的关键是克服情欲从而“人定胜天”。

——摘编自赵旸《先秦儒家的天命观》

材料二   汉初君臣从秦王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奉行“黄老”的无为而治,实行较为宽松的统治政策,与民休息,稳定社会秩序,经过几十年的恢复,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达到了鼎盛时期,儒家学者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以期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儒家学说代替黄老之学成为统治思想。这时的儒家学说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而是在吸收先秦儒、道、墨、名、法、阴阳各家学说的基础上的再创造。作为一种官学,它不同于普通的学术流派,而是摆脱了学派的藩篱,兼容并包各种学说,为现实社会服务,具有“杂家”的色彩。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先秦儒家三位代表人物的天命观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的特点,并分析形成特点的原因。
4 . “海运之法,自秦已有之,而唐人亦转东吴粳稻以给幽燕,然以给边方之用而已。用之以足国,则始于元焉。”这反映出
A.丝绸之路的深远影响B.元朝南北差距的缩小
C.南方经济地位的上升D.元朝交通体系的完备
5 . 下表为西汉淄川国诸王世系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西汉时期
世系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
诸侯王名刘贤刘志刘建刘遗刘终古刘尚刘横刘交刘永
王国领地28县28县11县11县7县7县3县3县3县
A.分封制逐渐被废除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君主专制渐趋强化D.诸侯传承方式改变
6 .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张骞两次出西域的影响为“凿空”,依据的是该事件使西汉
A.联合西域诸国夹攻匈奴B.夺取了河西走廊地区
C.设置了西域都护府D.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公元前119年开始,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其主要措施如下表:

时间措施
119实行盐铁国营,在各地设盐官、铁官,掌管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98将酒的酿造和贩卖收归国营
118废除半两钱,发行五铢钱,币重与名称相符
开征车船税和缗钱税,称作“算车船”“算缗钱”
重申不允许商人占有土地的政策
113取消郡国铸币权,货币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

——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财政改革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武帝推行的财政改革措施。
8 . 核心与边缘之间的势力消长,是汉代历史的重要课题。强干弱枝,是中央政府的常用策略。以下不属于汉武帝时期强干弱枝措施的是
A.在中央设置枢密院专掌军政B.将察举制确立为新的选官制度
C.设刺史对十三州进行巡视监察D.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9 . 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称中,汉朝“刺史”之“刺”,本为临时派出刺探信息,后来“刺史”演变为州牧:清朝“巡抚”原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演变为省级常设军政机关。这些演变表明
A.地方行政机构演变具有随意性
B.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C.临时委派官员能宣示皇权独尊
D.中央强化监察以防范地方割据
10 . 元狩五年,汉武帝下令将盐业和冶铁业垄断为国营,由中央大农令进行统一管理,各地设盐官、铁官进行盐铁生产和销售。该措施
A.实现了盐铁官营B.推动了币制改革C.普及了均输平准D.抑制了工商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