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西汉时,为打通与西域各族的交往,汉王朝采取了遣使劝说、和亲结盟、武力征讨兼而用之的方法,其中的武力征讨既有汉朝发兵直接征讨,更多的则是用“以夷狄攻夷狄”的方法,即依靠西域的兵、粮来制服西域之变。这反映出西汉(     
A.民族政策灵活多样B.固守“夷夏有别”观念
C.丝绸之路正式开通D.大一统国家已经形成

2 . 材料一   王道和霸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见秦孝公时,先是讲述了上古理想的帝王统治之道和以仁义统治天下的王道,秦孝公不感兴趣。后又讲述了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霸道,秦孝公才意欲用之矣

材料二   汉代的儒生往往将秦的暴政视为霸道的典型代表。文帝时期重要的儒生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亡的教训时评论道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材料三   汉宣帝是汉武帝刘彻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据《汉书·元帝纪》记载,其在位时太子喜好儒家思想并建议宣帝采用,对此宣帝批评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何秦孝公为何对“霸道”理论尤为感兴趣。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贾谊和汉宣帝对王道与霸道问题态度的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宣帝提出的“霸王道杂之”这一理念的看法。
3 . 观察下列两幅地图。其变化说明(     

注:图中橙色部分为中央直辖郡县,绿色部分为诸侯国。
A.郡国并行制被彻底废除B.关东地区治理模式单一
C.汉朝中央政府权力强化D.异姓诸侯国的数量减少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关于君权的制约机制渐超形成,“天”在秦汉之际的民众中具有神秘而崇高的地位,按认为是一切合法性的最后根据。董仲舒对传统的天神观改造和重构后,强调“天者,百神之六君也”“三者亦天之子也”“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赋言民者,天夺之”;宰相应“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上佐天子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重大事件要经过中枢机构的集体讨论,方才下诏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有时还会出现激烈的“廷争”,这无疑削弱了君主决策的随意性。汉代君主治国理政尤为关注对前朝历史经验的总结,以提升执政能力,这就促使其设立史官,传承古已有之的修史传统。

——摘编自向晋卫《汉代社会对君权的制约机制》

材料二   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一蹶不振,隔断了中央与地方的从属关系,进而演变成天下大乱。持续的战乱造成地方势力坐大。世家大族操纵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大权。魏晋以降,门间士族有宾客、门生、部曲、佃客与奴婢,并占据广阔的山泽庄园,势力空前强大,且可凭恃九品中正制平流进取,巩固其政治地位。三朝更迭对他们来说,自不必放在心上。自曹操崛起以来,强调唯才是举,认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即使“不仁不孝”也可为我所用。曹魏中期至西晋,谈玄之风盛行,不少士大夫热衷于追求庄子式的逍遥,反对一切人为的束缚。及至晋宣南渡,此风弥煽。凡此种种,使君主制专制呈现出一种持续衰微的趋势。

——摘编自任重《魏晋南北朝君权削弱的几个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制约君权的重要因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君权逐渐衰微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初年,统治者在工商业方面采取了“勿扰关市”的政策,“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这一举措     
A.导致了社会生活的严重混乱B.体现了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
C.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武帝采纳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的建议,兴办国立太学。在国立太学中只设儒家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博士,其他诸子传记博士统统罢黜。太学中的教师是经学博士,太学的学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太常派遣的博士弟子五十人;另一部分是郡国选送经太常批准的“得受业弟子”地方派遣生。这两部分学生学习一年后要经严格考核,并按照学习的等次分派到皇帝身边做郎官,或被委派到中央一些机构和郡国首相下做属吏,学习不及格的罢除。

——摘编自李冬冬《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策略》

材料二   隋唐时期道教和佛教非常兴盛,唐高祖李渊甚至下诏提出先老、次孔、末释,赋予道教很高的政治待遇。但随着隋唐时期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崛起,汉晋以来儒家注重清谈、玄理的玄学之风逐渐消失,儒家学说在大量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开始复苏。此外,隋代科举制度的推行,将儒家经典定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促成了儒学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唐太宗时下令全国各地普建孔庙,兴办学校。

——摘编自段红云《论隋唐时期的各民族大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独尊儒术”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长期居于主流地位的原因。
2022-11-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赞扬西汉富商“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东汉班固在《汉书•货殖传》中批评西汉富商“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皆陷不轨奢僭之恶”。对商人态度的变化反映了汉代(     
A.儒学的影响力增强B.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C.商人致富危害社会D.社会文化氛围宽松
2022-11-1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武帝时,将全国除京师直辖区以外的其他地区分为13个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征和四年(前89年),又于京师所在地设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官(三公除外)和三辅、三河、弘农七郡。汉朝刺史和司隶校尉的设置(     
A.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B.解除了王国带来的威胁
C.意在强化官僚队伍效能D.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
9 . 汉初,盐仍由民间自由生产经营,一些地方势力完全掌控该地区盐的产销,如吴王刘濞“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武帝时期,盐的产销模式变为“民制一官收一官运一官销”,且明令禁止百姓私自煮盐。这一变化(     
A.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B.便利了老百姓的生活
C.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D.增加了政府财政开支
22-23高一上·山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早于欧洲1800年。汉武帝的经济治理模式就是一个重要例证。汉武帝的“经济治理模式”是(     
A.法律至上B.经济集权C.抑制工商D.市场调节
2022-10-15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