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西汉前期,流民多为豪族商人所用,是谓“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汉武帝后期,“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流民与日俱增,以致“田地日荒,城郭空虚”之事频繁发生。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社会救济与优抚机制的失灵B.国家专营政策存在一定弊端
C.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D.人地矛盾加剧导致流民增多
2022-06-27更新 | 3147次组卷 | 37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汉朝对外交往:简述汉代对外交往的概况
(1)陆上:97年,班超派________出使大秦,到达________一带;166年,大秦王________派使者到达洛阳,标志着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

(2)海上:从________________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________南部。________国使臣到达东汉,________帝赐金印一枚。
2022-06-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前案)
3 . 从公元前105年开始,两汉政府先后在西域地区推行屯戍政策,以军屯为主,最多的年份屯军人数多达几千人。屯戍士卒修建了许多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渠,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设置管理屯戍事务的行政机构。这一举措
A.根本目的是发展当地经济B.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
C.为丝绸之路开通铺平道路D.开始于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
2022-05-23更新 | 2347次组卷 | 23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秦汉时期,社会普遍认为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董仲舒据此提出君主要“法天而治”,探知天意以便更好地践行天道。据此可知,董仲舒的主张
A.顺应了社会文化心理发展B.背离了儒学民本思想传统
C.从根本上杜绝了君主专制D.被统治者确立为行政规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
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
2022-02-28更新 | 8006次组卷 | 52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汉武帝坚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政治上:颁布________,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确立以________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13个州,分设________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②经济上:________,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________,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________,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③思想上:接受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________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④军事上
地点措施意义
北击匈奴汉武帝任用_____________三次北击匈奴,夺取了________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

西域
丝绸之路:汉武帝派________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
西域都护府:________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____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东南西南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
2021-06-09更新 | 7785次组卷 | 79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12次组卷 | 66卷引用: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