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公羊传》记载:“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然而汉武帝却在立幼子为太子后杀其生母,北魏时期道武帝将子贵母死立为定制。这一转变的目的在于(     
A.提高三纲五常的地位B.促进华夏认同
C.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D.加强集权统治
7日内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2 . 如图为某学者绘制的汉代敦煌郡邮驿示意图。这反映出汉代(     

A.彻底解决汉初遗留的王国问题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河西地区经济从游牧转向农耕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7日内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汉代“表彰六经”,而实际流传的“五经”,因“三礼”和“春秋三传”各有传承,形成“九经”。唐代官方刻写的标准石经中收入《论语》《孝经》《尔雅》,形成“十二经”。进入宋代,强调心性论的《孟子》上升为经,“十三经”最终定型。“十三经”形成的历程反映了(     
A.儒家思想顽强的生命力B.官方正统思想的世俗化
C.考据学对出版业的促进D.学术与政治的交互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汉至隋唐时期古籍辨伪的信息统计表

时期辨伪学者辨伪古籍辨伪方法
两汉12儒家经典:《尔雅》、《礼记》等4作者、文本、流传、佚文、比勘其他古籍、社会原因、政治原因
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司马兵法》、《晏子春秋》等10
文学著作:《楚辞》
魏晋南北朝14儒家经典:《礼记》、《子夏易传》等4作者、文本、著录、称引
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孔子家语》《管子》等7
佛经:《比丘应供法行经》、《居士请僧福田经》等若干
隋唐24儒家经典:《孝经注》、《归藏易》等15作者、文本、流传、著录、称引、比勘其他古籍、政治原因、常理
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老子注》、《管子》等20
学著作:《李陵集》

——改编自苏金侠《汉代至宋代文献辨伪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至隋唐时期的辨伪学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中某一时段,围绕“古籍辨伪与文化发展”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昭帝(前94年——前74年)时期,朝廷官员曾展开一场如何处理与匈奴关系的争论。双方的观点如下表,据此可知(     
儒生(贤良、文学之士) 主张桑弘羊 (御使大夫) 主张
昔齐桓公内附百姓,外绥诸侯,存亡接绝,而天下从风……诚上观三王之所以昌,下论秦之所以亡,中述齐桓所以兴,去武行文,废力尚德,罢关梁,除障塞,以仁义导之,则北垂无寇虏之忧,中国无干戈之事矣……夫汉之有匈奴,譬若木之有蠹,如人有疾,不治则浸以深。故谋臣以为击夺以困极之。诸生言以德怀之,此有其语而不可行也。诸生上无以似三王,下无以似近秦,令有司可举而行当世,安蒸庶而宁边境者乎?
A.朝中分歧一定程度影响边疆治理B.争论为武帝解决边患提供支持
C.东汉时期监察机构权力日益衰落D.朝廷之中的朋党之争日趋严重
2024-09-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公元前81年,盐铁会议召开,因贤良文学指责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政策“与民争利”,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以“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为主题,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由此可见(     
A.汉朝统治者为民生考虑B.国家政策以农为本
C.政府与商人争夺利益D.商业发达政府重视
2024-08-31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失在于制,不在于政……(秦)失在于政,不在于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狗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候王……

——摘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也加受节度使官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酿成藩镇割据。宋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秦朝和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指出汉武帝为制“侯王”采取的行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与宋朝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财政、军事控制的举措。
8 . 西汉对西域的开拓与治理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降雨400毫米等值线与秦西北边郡位置关系图
                                      一摘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注:年400毫米等值线一般为游牧区与农耕区分界线。突破农耕区的自然界线,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开始于西汉)

西汉时期西北地区军事屯田图

                              —据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西北边陲古称西域,即今天的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亚地区。这里是一个南北西三面环山的区域,只有东边敞开,向东北可入蒙古草原,向东南沿河西走廊可达甘、青地区和富庶的关中平原。这里的许多古老的部落与民族或来自蒙古草原,或来自河西走廊,在此定居之后都以东部的中原和蒙古草原为主要的交流和发展方向。

葱岭以西的中亚河中地区,由一些山间盆地和绿洲组成,居住着一些经商务农的民族,这里是一个单独的地理区域。由于其西、北两边是干旱的草原与荒漠,活跃着强悍的游牧民族,南边是高山雪岭,为了经商和获得军事上保护的需要,使得这些部族与民族自古以蒙古草原和中原为主要外出活动的区域。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汉王朝对西域开拓与治理”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表述成文)
2024-08-2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长郡斑马湖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9 .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指导治理国家,休养生息,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上承孔子,下启朱熹,始推阴阳,为群儒首,前对汉武,后相江都,初倡统一,罢百家书。”从而为儒学和儒者找到用武之地。

﹣﹣摘编自曹影《董仲舒的四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佛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摘引自2019年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黄老思想“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的原因,简析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如何“上承孔子”的。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佛儒会通”的典型事例,用唐太宗时期的史实简述“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的表现。
2024-08-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我国传统儒学开始获得尊崇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在下列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2024-08-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历史试卷(专家版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