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朝廷自184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备镇压黄巾军之后,188年,又采纳宗室刘焉任用宗室、重臣为州牧的建议,改刺史为州牧,使之成为一州军政长吏、太守的上级,州郡县三级行政建制自此形成,史称“废史立牧”。下列对“废史立牧”的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A.是对郡县制的彻底否定B.埋下了军阀割据的祸根
C.直接导致三国鼎立出现D.利于东汉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东汉初年,受匈奴压迫的西域诸国纷纷遣质子入朝,并请求东汉朝廷重设都护。汉廷面对匈奴威胁妥协退让,遣返各国质子,并拒绝了置官管理的请求。其后,西域各国一边奋力反抗匈奴压迫,一边仍屡次“遣子入侍,献其珍宝,愿得都护”。这反映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匈奴势力成为统治最大威胁
C.中央王朝的强大向心力D.汉廷实力受限放弃边疆经略
2022-11-1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汉列侯张奂重民族之大义轻个人之私利,将羌豪所送之金器、良马全部送回,得到羌族民众的爱戴;平寿侯邓训以恩义对待羌胡之人,为他们医治伤病,深深地感动了羌胡民众。这反映出(     
A.儒家义利观有利于民族团结B.郡国并行制推动了民族交融
C.东汉时期边疆民族关系紧张D.列侯追求私利拉拢少数民族
4 . 如表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国家控制的户口数变化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户数口数
东汉157年1067796056486865
263年663423146642344328827672882
263年280000940000
280年5230002300000

A.户籍制度变动B.佛教在中原地区盛行
C.专制皇权衰落D.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因西汉末年外戚势力膨胀,侵夺皇权,导致王莽代汉。光武帝刘秀规定“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以防止外戚专权,明、章二帝继续奉行这一政策。这一政策(     
A.避免了外戚干政在东汉出现B.导致东汉藩镇割据现象出现
C.因形势变化而没有贯彻始终D.使东汉陷入了宦官专权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后汉书》 记载,汉光武帝因为“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称为“度田”,这与拥有大量田庄的河南、南阳地方豪强地主集团产生矛盾,许多“郡国大姓”竟与“群盗”一起发动叛乱。刘秀在镇压地方豪强叛乱的同时,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强地主集团做出了让步。这(     
A.推动了州刺史监察职能的演变B.瓦解了“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
C.埋下了东汉末分裂战乱的隐患D.导致了东汉外戚和宦官的专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东汉时期的画像砖图片,其揭示的主要信息是(     
A.庄园经济大发展B.集市商品活动活跃
C.写意画风气浓厚D.体育娱乐活动昌盛
8 .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记载:“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这一经营方式(     
A.依赖农奴集中劳作B.带有庄园经济色彩
C.面向市场组织生产D.得到政府大力推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刺史职能发生了转变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
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疫病多少和流行时间长短与国家作为息息相关。有学者统计了两汉时期有历史记载的疾疫情况,发现西汉和新莽朝历时231年,有疾疫17次,平均13.59年一次;东汉历时195年,有疾疫34次,平均5.9年一次。这一变化说明东汉(     
A.气候变化灾害频发B.朝廷控制能力有所削弱
C.医疗技术出现倒退D.天人感应思想不受重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