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匈奴适逢旱蝗,“人畜饥疫,死耗太半”。这表明当时疫病流行(     
A.造成人口巨大损耗B.导致社会矛盾尖锐C.影响经济正常发展D.推动王朝政权更替
2023-03-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实则是将今文经学正式列为官学,但经学内部各派的斗争不断,东汉章帝召开的白虎观会议采取了调和折衷的立场,并积极利用古文经学、谶纬神学的思想成果对今文经学加以改造,以期建立起统一的经学体系。这反映出汉代(       
A.儒学开始确立正统地位B.统治者注重强化思想控制
C.治国思想的多元化特征D.教育的规模得到不断扩大
2023-02-2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汉中期始,皇帝借宦官以抗外戚,其权势日益增强,桓、灵帝时,宦官“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党羽布列朝廷州郡。这主要反映了(     
A.察举制失去了功效B.专制制度滋生宦官专权
C.外戚干政皇权旁落D.内朝权力扩张削弱相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范晔《后汉书》中记载:“西部都尉广汉郑纯为政清絮,化行夷貂(少数民族),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德美。”,任延在东汉初年担任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朵交阻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成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做外蛮夷夜郎等幕义保塞。”

——摘编自许殿才《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基本上摒弃了封建王朝“内华夏、外夷狄”的陈腐观念,传统“尊夏贱夷”,“首崇满洲”的意识也有所改变。国民政府曾提出改正少数民族称谓,颁布《改正西南少数民族命名表》,禁止再用歧视和侮辱性的字样。由于边疆危机严重,一些有识之士还得出如下认识:“从前我国民漠视边疆,以为建设中国,应先内地而后边疆。经过(九一八事变)之惨痛教训,当知建设边疆较之内地更为重要。”一些人深切感受到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教育文化水平,摆脱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同时,尊崇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在当时的中国也极为流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政府以西方传来的人类学,社会学方法为指南,从上至下组织了大规模的边疆民族状况调查,以重新认识边疆民族的社会状况和发展需求。此外,国民政府还在西南各省先后设置一些边政管理机构,制定和推行了一些旨在增强边疆民族自治能力、发展边疆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

——摘自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

材料三

时间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程(部分)
1923年李大钊曾在《平民主义》一文中把少数民族的解放问题提到与民主革命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
1945年蒙、回民族民众自己选举区、乡长,管理自治区、乡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
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接见西藏代表团时指出:“如果共产党不能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那共产党就没有什么用处。”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启了民族立法工作的新局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时期治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民族政策进步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十四任东汉皇帝中,从可考据的十三位皇帝的寿命来看,40岁以上的三人,占23.08%;20~39岁的六人,占46.15%;20岁以下的四人,占30.77%。这一现象导致(       
A.“七国之乱”的爆发B.“八王之乱”的兴起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6 . 如表是东汉、三国时期官方登记在册户、口数数据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户数口数
东汉157年1067796056486856
263年663423146642344328817672881
263年280000940000
280年5230002300000
A.自然灾害多发和严重B.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C.西北少数民族的内迁D.北方人口大批量南迁
2023-02-01更新 | 428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光武帝刘秀重视争取民心,以“柔道”治天下。同时,却以铁腕治吏,即使是尚书、三公,一旦有过错,也常被拖到皇帝面前捶扑鞭打,毫无体面可言。刘秀的这些做法(     
A.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B.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
C.造成诸侯国势力膨胀D.加剧了外戚宦官专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曾“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但遣往州郡的官员核垦田时普遍遇到阻挠,故检验工作未能完成。此后东汉政府再未核验土地。这反映出当时(     
A.土地兼并得到遏制B.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刘秀前后颁布六次释放奴婢、三次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从事”。刘秀大规模地释放奴婢(     
A.抑制了土地兼并B.瓦解了封建等级秩序
C.减轻了国家负担D.有利于社会恢复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庄园生产活动的记录。崔寔晚年移居洛阳后写成,书中反映的农事季节,也和洛阳及周边地区相符。

正月

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

命女工趣(同趋,督促)织布。

可种春麦、碑豆,尽二月止。

命典馈酿春酒。

三月

是月也,杏华盛,可苔沙白轻土之田。

时雨降,可种秔稻。

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

可粜黍。买布。

九月

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

——摘编自缪桂龙《四民月令选读》

材料二   在中世纪欧洲的庄园中,农奴身份的主要标志是承担雇工劳役。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货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于13世纪末叶逐渐流行起来,黑死病后发展尤为迅速。劳役折算成一笔固定的货币后,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土地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13世纪以后,大量农奴涌向包括英国伦敦在内的一些城市,庄园制度加速瓦解。挣脱农奴制枷锁的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一起,把社会分工和交换活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关系,从而为现代工业的发展铺垫了道路。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时期地主庄园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庄园货币地租盛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代庄园与中世纪西欧庄园对中西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