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河治理工作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一部黄河治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新中国成立前黄河流域发展历史脉络

图2新中国成立前黄河治水历史及代表事件

——摘编自左其亭、邱曦等《黄河治水思想演变及现代治水方略》


根据材料,围绕“黄河治理与民族发展”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不同时期“中国”的基本内涵

商周时期中国指的是万国的中心、最重要的一个国,周朝的首都——宗周和成周就是中国,其地位高于万国,也高于所有诸侯国的都城。直到东周初,中国还是周天子所在的周朝首都的专名,诸侯国的都城只能称为“都”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不是周天子的专属,诸侯国,特别是地处中原的诸侯国,都将自己的都城或自己统治的国当做中国
秦汉时期秦朝建立后,整个统治区域都成了中国;汉朝时期,对外而言,“中国”成为汉朝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在汉朝疆域内一些尚未设置郡县的区域和非华夏的部族聚居区,往往被认为不属于中国
东汉以后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中国的名称始终延续;在分裂时期,分裂各方为了取得政权的合法性,都会以中国自居;非华夏族一旦建立政权,统治了华夏或者入主中原,都必定以中国自居

——摘编自葛剑雄《何以中国》


阅读材料,根据“中国”的内涵变化过程得出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结论明确,史实充分准确,逻辑严密)
2024-01-18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东汉时期的社会性质,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释放奴婢”是推动“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重大惠民措施。《后汉书·仲长统传》中也有“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失去土地被迫依附于豪强的人口)万计”的记载。

有人据此得出,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强盛。为豪强地主劳动的,大多数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婢,所以奴隶是东汉时期主要的劳动者,东汉时期的中国仍处于奴隶社会。

也有人提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是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东汉时期的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但仍存在奴隶制残余。

——据《后汉书》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对材料中某一种观点肯定、反对或修改均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论题,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豪族群体在发展过程中,一般都会表现出相同或相近的特征,具体特征如表3所示。   

特征说明
宗族性豪族本身具有宗法性血缘结构特点
地方性豪族宗族活动于特定的地域范围且豪族在该地城范围内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大地产性在通常情况下,豪族均为所在地城的大土地所有者
武质性豪族具有强力或暴力特性(汉代豪族普遍具有的社会特征,也是豪族社会势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非身份性汉代豪族与政治权力结合之前所具有的身份特征,尤其在豪族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一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
“经学化”和“官僚化”汉武帝以后,“通经入仕”逐渐成为地方豪族与政治权力结合的主要途径。不少豪族之家因为“累世经学”而成为“累世官宦”甚至“累世公卿”之家(但不是每个地区的豪族大姓都会经历这一过程)

——据尹建东《汉代地域性豪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关东、关中、江南及西南豪族为中心》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特征为“汉代豪族”这一概念下一个定义,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予以诠释。(要求:定义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07-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