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读如图信息。图中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岭南地区(     

A.新式耕犁的推广B.生产力领先全国C.中医药事业繁荣D.社会秩序较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     
A.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B.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D.笼络豪强地主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中后期, 官场出现诸如: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遭母忧,弃官行丧”;赵典会帝崩,“遂解印绶策付县,而弛到京师”;延笃举孝廉为平阳侯相,“以师丧弃官奔赴,五府并辟不就”等现象。这表明当时(     
A.封建官僚政治成熟完善B.王国势力遭受沉重打击
C.儒家伦理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腐败加剧社会动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董仲舒提出“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主张实行“盐铁皆归于民”的政策。西汉哀帝时期,大司马师丹指出“古之圣王莫不设井田,然后治乃可平”,主张恢复井田制以缓解农民“无立锥之地”的状况。这些主张(     
A.蕴含了重农抑商的意识B.克服了土地兼并的弊端
C.反映了厚古薄今的观念D.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6 . 如图是四川出土的东汉“酒肆”画像砖。据此图推断,东汉时期(     

A.抑商政策逐渐松弛B.商人社会地位提升
C.城市生活丰富多彩D.粮食产量显著提高
2024-06-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图为“周公辅成王”画像砖。此类画像砖在东汉以后才大量出现,周公个人的形象不再是先秦、西汉人心目中“践祚当国”、大权独揽的摄政王,而是一位承受先王托孤之重、率领群臣一心扶保幼主的忠厚长者。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正统思想的确立B.政治形势的需要C.抑制王侯的诉求D.社会风俗的变迁
2024-06-0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汉永元四年,宦官郑众帮助和帝铲除窦氏权贵集团.因功受封,迁大长秋(官名),后又封侯,“于是中官(宦官)始盛焉”。这印证了(     
A.专制制度的特性B.士族势力的强大C.中央集权的加强D.选官制度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为汉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中信息反映的是,东汉(     
马援为陇西太守时“开导水田, 劝以耕牧, 郡中乐业”
渔阳太守张堪在狐双(今北京)“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
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大力修治境内陂池,开垦荒地
任延为武威太守时“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 皆蒙其利”
A.冶铁技术进步助力农业丰收B.官府推动农田水利事业发展
C.稻作技术在北方农业区普及D.河西四郡大力发展水利灌溉
2024-05-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研究发现,东汉时期“灾异”的出现显著增加了三公遭到贬职、下狱、甚至被杀的概率,特别是当日食和地震出现时,三公的平均任期显著缩短。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到巩固B.灾异责任的划分更为细致
C.天人感应说的初衷被异化D.传统文化影响中外朝运行
2024-05-27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东莞东华高级中学等二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