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23-24高三上·山东淄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表是考古发掘出土的两汉时期诸侯王墓葬的玉衣统计表。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时期
类型
西汉东汉
汉高祖到汉武帝汉武帝后前期中后期
金缕7600
银缕1224
铜缕01310
A.等级规定日益严格B.官营手工业发展C.戒奢崇俭风气盛行D.诸侯王势力膨胀
2023-12-20更新 | 3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历史02
2 . 阅设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商王)名天乙。见于《世本》及《荀子·成相》篇。而《史记》仍之。卜辞有大乙,无天乙,罗参事谓天乙为大乙之讹。观于大戊。卜辞亦作天戊。卜辞之大邑商,《周书·多士》作天邑商。盖天、大二字形近,故互讹也。且商初叶诸帝,如大丁,如大甲,如大庚。却大戊。皆冠以大字,则汤自当称大乙。

——摘自王国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材料二   司马迁《史记》中列传的最初排序是《伯夷列传》《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开元二十三年奉皇帝的旨意,将“老子、庄子”一篇升为列传之首。放在伯夷之前。清代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唐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开元二十三年敕升於《史记》列传之首,处伯夷上,于昔藏宋刻《史记》有四,而开元本亦其一为。”

——摘编自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

材料三   西人言富国学者,以农矿工商分为四门。农者地面之物也;矿者地中之物也:工者取地面地中之物而制成致用也;商者以制成致用之物流通于天下也。四者相需,缺一不可。与《史记》之言,若合符节。

——摘自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1)根据材料一,简析王国维认为商汤当称“大乙”而非“天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修改《史记》中列传择序的目的。
(3)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研究《史记》的特点,并概述影响学者研究《史记》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有一著作序言写道:“图书之设,由来尚矣。自古立象垂制,而赖其用。三代置其官,国史掌厥职。暨汉屠咸阳,丞相萧何尽收秦之图籍。今秘书既无古之地图,又无萧何所得,惟有汉氏《舆地》及《括地》诸杂图。各不设分率,又不考正准望,亦不备载名山大川。虽有粗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或荒外迂诞之言,不合事实,于义无取。”这一著作可能是(     
A.《九章算术》B.《神农本草经》C.《齐民要术》D.《禹贡地域图》
2023-11-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韩非子·说疑》记载:“舜逼尧,……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史记》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代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尧辟位(让出帝位)凡二十八年而崩。”可见(     
A.历史著作都不可信B.时代影响历史记载
C.《史记》更为可信D.《说疑》更为可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学说在汉武帝尊崇儒术之后得到极大发展武帝始置“五经”博士宣帝末增至十三经博士,由此开启了儒学的极盛时代,儒学也成为此后历代王朝所认可的正统思想。汉代前中期,武、昭、宣三帝在皇族中大倡儒学。甚至将其作为储君必备的素质,如楚元王一脉对西汉儒学的发展贡献颇多,是汉代历史上少有的皇族儒学世家。诸侯王国的傅、相、中尉、内史等主要职官均由大批儒生担任他们辅王为政、谏王过失、助王教化,使宗室诸王在无形中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西汉统治者出于维护政治统治的需要,大力推崇儒学,在宗室子弟中进行普遍的儒学教育,推动儒学在汉代宗室的普及与发展。

——摘编自龚阔英《论西汉宗室对儒学的接受与践行》

材料二   自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过鲁以太牢祀孔子以后,两汉时期的皇帝常亲自到孔子故居祭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学上升为汉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汉代以察举制度选官,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太学和郡国学培养学生。汉元常即位后,儒生地位进一步提高,朝廷主要机构里充斥着儒生官员。西汉末年,实际掌控西汉政权的王莽也重用儒生,托古改制,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到两汉时期,随着汉光武帝对儒学的重视,儒学在社会各阶层普及开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摘编自杨爱国《论东汉儒学在社会上的普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促进儒学在汉宗室中普及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汉时期儒学在社会各阶层中普及的原因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赋中对疆域的描写除了有对东、西、南、北抵达之地的点状铺写外,还在东南、西北、西南以及东北的方位中铺写帝国边疆,展现了汉王朝疆域的概况,其中还涉及诸多的民族、部族、属国、郡县、治所、地名和山水名等。据此可知,汉赋这种题材创作(     
A.巩固了汉朝疆域B.促进了国家认同
C.体现了文化繁荣D.强化了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西汉《九章算术》中的例题节选。这反映出(     
今有田一亩,收粟六升、太半升。今有田一顷二十六亩一百五十九步,问收粟几何?
今有卖牛二、羊五,以买十三豕,有余钱一千。卖牛三、豕三,以买九羊,钱适足。卖羊六、豕八,以买五 牛,钱不足六百。问牛、羊、豕价各几何?
A.西汉农业商品化生产繁荣发展B.《九章算术》注重理论推导与证明
C.西汉小农经济的模式日益普及D.《九章算术》应用数学的属性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司马迁的《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和屈原的《离骚》一样,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这说明,司马迁的《史记》(     
A.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帝时期B.具有文学史题材的首创性
C.展现了秦汉时期人民高昂的精神D.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
2023·海南·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3-07-10更新 | 2402次组卷 | 1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新高考七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记》纳“四夷传”于《七十列传》之中,记载了环绕华夏的各少数民族多以藩臣的身份参与各个时期的政治事务,并起到拱卫中央大一统政权的作用。从编撰体例上看,这些“四夷传”与其它列传不存在主次之分。这说明,司马迁(     
A.重视宣扬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思想B.具备强烈的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
C.重视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D.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方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