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传统的观点认为:汉武帝早年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却也耗费了国力,以致民不聊生。及至晚年,武帝“幡然悔悟”,停止了对外的征伐,下诏“罪己”。学者辛德勇在《制造汉武帝》一书中认为,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人为地建构了汉武帝晚年从“尚攻”转向“守文”的政治形象。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学术争议,表明(     
A.当代著作比古代史学作品更接近真相B.历史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饱满
C.时人热衷于对历史人物进行形象重塑D.历史解释受到研究者主观认识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司马迁的《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和屈原的《离骚》一样,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这说明,司马迁的《史记》(     
A.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帝时期B.具有文学史题材的首创性
C.展现了秦汉时期人民高昂的精神D.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2023-09-15更新 | 3519次组卷 | 30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评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所示是部分东汉文人对屈原作品的评价。这反映出(     )

论述

出处

“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

[东汉]班固《离骚序》

“屈原之词(辞),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序》

A.楚辞对后代文学有重要影响
B.汉赋表现手法受到广泛质疑
C.楚辞创作重视社会教化功能
D.屈原作品蕴含现实主义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时期以来,女娲传说和伏羲传说分别流行于我国的南北各地。从西汉开始,他们或被演绎成为兄妹关系,或被演绎成夫妻关系,“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主题成为常见于文人诗赋、砖石和绢画的基本题材。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A.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B.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融
C.区域间经济往来频繁D.文学创作源于神话传说
2023-01-14更新 | 527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乐府诗内容丰富,有表现民众生活悲苦的《病妇行》,有控诉战争残酷的《战城南》,有追求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有所思》,还有鞭挞统治阶层荒淫与贪婪的《相逢行》。由此可见,汉代乐府诗(     
A.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特点B.真实反映了汉朝的历史状况
C.缓和了当时社会阶级矛盾D.是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
7 . 东汉和帝时,蔡伦创造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流程,其过程大致为四步:原料分离—打浆—抄造—干燥,这四步法与现代湿法造纸生产仍没有什么根本区别。这反映出东汉时(     
A.已经发明书写用纸B.造纸工艺比较成熟
C.纸张已经广泛使用D.纸的生产流程简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
A.农耕技术的推广B.商业交往的便利
C.军事战争的需要D.礼乐制度的重建
2022-06-22更新 | 8158次组卷 | 7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学文献《战国策》中描述当时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蹋(蹴)鞠者。”西汉学者刘向《别录》载:“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如图为河南南阳方城县东关村汉墓出土的画像石蹋鞠图。上述史料可以说明
A.汉代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B.球类运动源于汉代军事操练
C.蹋鞠活动社会影响较为广泛D.汉代社会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司马迁的《史记》在记述政治史的同时,也生动的描绘了经济史、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等,于帝王将相之外,学者、商贾、医生、游侠、农民领袖等人物的事迹也受到重视。他揭露酷吏的残暴,将项羽列入本纪、陈胜列入世家,既颂扬汉武帝功绩又斥责其“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因而该书曾被称为“谤书”。这更多体现了司马迁治史的
A.反抗性B.理性化C.创新性D.阶级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