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汉代画像石除了记录丰富的社会经济生活面貌外,也呈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事迹,其中不仅包括儒家子弟的德行事迹,汉代及此前各时期的忠义故事、孝行故事、“列女”故事(主要反映贞烈事迹)也蔚为大观。由此可知,汉代画像石(     
A.阻碍了造纸术的推广B.兼具艺术和史料价值
C.题材受“清议”的影响D.由儒生主导内容创作
2024-01-3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作为一部历史正剧,《汉武大帝》的编剧主要依据《史记》和《汉书》等历史著作,说明(     )
A.这两部著作所述史实是绝对的信史B.这两部著作提供唯一有价值的史料
C.这两部著作具有很高文献史料价值D.影视作品的史料价值不亚于文献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成帝时,张霸献伪《尚书》百余篇,后经中书校之,其所献《尚书》乃是割裂《尚书》篇目,并加以《左氏传》《书叙》作首尾形成。成帝虽“黜其书”,却未能阻止该书在后世的流传。隋文帝时刘炫献其伪造的《连山易》和《鲁史记》,后有人讼其书伪造,文帝亦免炫死罪。从中可见(     
A.求真是史学研究的主旨,伪书不能用作史料
B.伪书的史料价值取决于当时人们对它的态度
C.统治者对伪书的宽容行为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D.伪书虽涉及学术不端,但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023-03-2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汉代张掖郡辖区内出土的《居延汉简》记载:“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闰月丙戌,甲渠(县级屯戍机构名)令史董子芳买鄣(要塞)卒口威裘一领,直(值)七百五十,约至春钱毕已(还清欠款)。旁人(证人)杜君隽。”此简的史料价值是(     
A.了解西汉管理西域的机构设置B.提供财物交易契约的实际例证
C.明晰汉代地方官吏的行政职责D.研究东汉监察制度的具体案例
2024-01-1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青史

《史记》和《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历史有300余年的交汇点,其中对“三家分晋”的描述颇有不同。

材料一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使命。“三家分晋”作为《史记·赵世家》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主要从成功者赵国的角度进行讲述,但并未赋予其特殊的政治含义。《资治通鉴》则删减了赵家的史料,更多从失败者智伯的角度叙事,并把失败原因归于智伯对儒家标准的背离,即失德与“不仁”。

材料二   《资治通鉴》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篇,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停笔。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定名为《资治通鉴》。以下为《资治通鉴》卷首篇节选。


(1)阅读读材料,指出《史记》和《资治通鉴》对“三家分晋”的叙事有何不同?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所示可以说明,汉代(       
史料史料出处
“过(赵过)能为代田(新的耕作方法),一亩三畎。岁代处,故曰代田”《汉书·食货志》
“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太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史记·河渠书》
“今辽东耕犁,既用二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楼,凡用二牛六人”[东汉]崔寔《政论》
A.铁犁牛耕技术成熟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C.经济模式取得突破D.史书渗透重农思想
7 . 司马迁的《史记.孝景本纪)全文仅1600余字,为本纪中篇幅最短者,对汉景帝的功绩鲜有提及,全篇多是一-些关于天象异变、自然灾异的叙述。而班固的《汉书.景帝纪》记载的多是汉景帝的仁德之君形象以及这一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据此可知,文献史料具有(     
A.形象直观性B.阶级性C.主观倾向性D.批判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记》纳“四夷传”于《七十列传》之中,记载了环绕华夏的各少数民族多以藩臣的身份参与各个时期的政治事务,并起到拱卫中央大一统政权的作用。从编撰体例上看,这些“四夷传”与其它列传不存在主次之分。这说明,司马迁(     
A.重视宣扬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思想B.具备强烈的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
C.重视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D.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方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往的史料,特别是文字史料,往往有记录失实的地方,还有很多史料在流传过程中佚失、零散了,因此,都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辨析。

材料一   西汉统治者基本延续了秦代的政治制度,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即分封亲属和功臣为王侯,又设置郡县。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并启用身边的尚书令、侍中、常侍为内朝,来制约相权。

材料二   西汉初期,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四书五经成为官方教科书,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依据,造纸术的发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传播。

材料三   从汉代开始,中国不断输出丝绸,输入西方产品。葡萄、红薯、胡葱、西瓜之属,成为中国的常用食物,胡琴等也成为中国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材料四   东汉王莽最大胆的改革是经济改革,面对土地兼并的情况,王莽下令禁止私人拥有大块土地,颁行均田制,规定土地国有并分给纳税的农民,禁止蓄奴。


找出材料中三处不符合汉朝史实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学文献《战国策》中描述当时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蹋(蹴)鞠者。”西汉学者刘向《别录》载:“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如图为河南南阳方城县东关村汉墓出土的画像石蹋鞠图。上述史料可以说明
A.汉代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B.球类运动源于汉代军事操练
C.蹋鞠活动社会影响较为广泛D.汉代社会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