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女娲最初只是南方各部落的创始神,而伏羲则是北方中原文化的历史符号,战国以前分别流行于南北方各地。在汉代,伏羲与女娲并举,或被演绎为兄弟、兄妹关系,或被演绎成夫妻关系,成为文人诗赋、绢帛画像的基本题材。这一变化反映汉代(     
A.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扩大B.文学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
C.政治环境有利于文艺发展D.民族文化走向融合的趋势
2023-02-22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保存于山东省嘉祥县武氏祠的汉画像石雕刻中,有两幅孔子见老子的画像:老子着高冠长袍,虽年事已高,仍出门拱手远迎、身后三人手捧简册.表示让孔子翻阅。孔子手捧雁作为见面礼,弟子及车骑毕恭毕敬各列其后。作为一个案例,这体现了汉代(       
A.以孝治国的政治理念B.尊儒崇道的文化意向
C.百家争鸣的社会氛围D.“三教合归儒”的趋势
2024-03-0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月联考历史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学家恢宏的胸襟,首先呈现在时间与空间的辽阔上。时间上贯通古今,空间上囊括环宇,恢宏胸襟,至此而极。太史公写《史记》,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止,述接近三千年的历史,这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部贯通数千年的历史。《史记》采用纪传体,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史学体例,其优点为能兼容并包,天下巨细,靡不可收而载之。

在空间上,太史公于写中国历史以外写他所能知道的整个世界,匈奴、朝鲜、大宛,列传。写及大宛,兼写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条枝、大夏、身毒等国,人迹所至,日月照临,全写到《史记》里面去。这是一部时间、空间极为辽阔的历史,可以当通史与世界史之名而无愧。

时间、空间极为辽阔的贯通古今中外的历史,不易写成,亦难精确详瞻,史学家缩小研究范围,以断代史、专门史、专门问题作为毕生沉潜的天地,为自然的趋势。历班彪、班固、班昭而写成的《汉书》,为西汉两百年的历史。《史记》写三千年的历史,50万言,《汉书》写两百年的历史,80万言,可见《汉书》保存历史之功。

——摘编自杜维运《史学方法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适切角度,自拟主题,为司马迁的《史记》写一篇历史书评。(要求:选取角度与拟定主题相匹配,符合材料意涵,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评述清晰,作答要素应包含主题、具体评述和相关历史背景,照抄材料原文不得分)
4 . 东汉时期印度佛雕传入我国,规模小且只是单纯的雕刻形象; 魏晋时期中国佛雕注重细节和装饰,如,佛像头部会雕刻发髻和头饰,身上的袈裟会加以细致的雕刻和铜饰,菩萨像开始穿上华丽的中式服装,面容也更接近东亚人。这说明(     
A.佛教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B.佛教内涵渐趋本土化的趋势
C.中国传统美学影响佛教发展D.佛雕提高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2024-04-08更新 | 32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西汉之前的史学家对少数民族的记载多是零星片段,没有专门的民族史记载。司马迁搜集整理作《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六篇民族史传,之后的历代史学家皆承袭其法。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史学研究不断深入B.民族交融逐步增强
C.强化中央集权需要D.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2023-12-09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司马迁《史记》首次在正史中单独为6个民族立传,与《史记》相比较,班固《汉书》中的民族列传有所调整,保留了《匈奴传》,把《史记》中的《西南夷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合并为《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在《史记·大宛列传》的基础上新增了《西域传》。这一变化(     
A.受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变化影响B.说明“大一统”思想开始出现
C.表明民族平等观念影响史书编撰D.体现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
2023-11-1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列《关雎》为《诗三百》之首,汉人释《关雎》所言为“后妃之德”,对“妇言”和“妇容”的要求,都是在所谓贞顺“妇德”的基础上展开的。按照周代礼制要求,女子从10岁起,要“执麻枲,治丝茧”,日后还要“观于祭祀,纳酒浆”,因为祭祀有时、丝麻之事无疑是“妇功”的重心。南北朝的“乐府双璧”中,《木兰辞》中的木兰最初是“唧唧复唧唧”的剪影;《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不但“十三能织素”,而且能够胜任“三日断五匹”的劳作。宋代话本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花魁娘子王美娘“吹弹歌舞,无不尽善”,而且“写作俱高,求诗求字的,日不离门”。清代《镜花缘》以探花唐敖历险求仙及其女小山海外寻父为线索延展成书,书中称:“小山生成美貌端庄,天姿聪俊。到了四五岁,就喜读书,凡有书籍,一经过目,即能不忘。且喜家中书籍最富,又得父亲、叔叔指点,不上几年,文义早已清通。”

材料二   《诗大序》称,诗的作用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然而,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的中国文人,只要他不想被人视为“俗”,而想攀附“雅”,他可以不遵守某种伦理规范,但必须多少懂得一点审美。所以,他们的女性意识一定要上升到艺术的层面。无论人们对文学的产生有着怎样的认识,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中国最初的文学都不是“为艺术”,而是“为人生”。中国不同时期叙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悄然间发生着从“妻子”到“爱人”的变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高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女性形象审美嬗变:从“德言容功”到“琴棋书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在秦汉魏晋、唐宋和明清时的特征。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从‘妻子’到‘爱人’变化”的含义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算经之首”。其中第一章《方田章》主要是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问题,但却出现大量“非方形田”的计算。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影响数学发展B.汉代教育重视科技人才培养
C.土地是政府赋税征收的重要依据D.中国古代数学重视农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反映了西汉末期至南北朝初期文献记载的图书数量变化情况。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说明:西汉末期的数据为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的结果,西晋初期的数据为当时国家藏书量,宋元嘉八年(431年)的数据为《四部目录》整理的结果。
A.大规模经济活动的开展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D.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
10 . “会景帝不好辞赋”,汉赋发展不前。武帝时司马相如因《子虚赋》和《上林赋》颇得赏识。《汉书·贾邹枚路传》载武帝时期“(枚皋)善之,拜为郎。……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汉赋前后地位变化的本质是(     
A.统治者的好恶B.创作者才华C.汉王朝的更替D.时代的需求
2023-10-2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