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止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据此可知,少数民族内迁(     
A.改变了各民族的人口数量B.促进中原人民南迁开发江南
C.说明少数民族比汉族先进D.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昨日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学科训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晋书·慕容廆载记》:“廆以大棘城(注:前燕早期都城)即帝颛顼之墟也,元康四年乃移居之,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廆乃立郡以统流人。”该史料可用作研究(     
A.少数民族对中原政权的向往B.民族交融与江南经济的开发
C.人口迁徙与边疆地区封建化D.少数民族政权因俗而治政策
3 . 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表的变化反映了(     
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
西晋48%19.1%32.9%
东晋78.4%7.4%14.2%
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B.豪强势力的膨胀
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D.专制皇权的弱化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据估计,截至南朝初年,南渡人口已达95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同时,南方政权总体上没有放松农业生产。在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江南农业便迅速发展起来了。

——摘鳊自王大建刘德增《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简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02次组卷 | 27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需缴纳定额租调D.土地由国家雇工经营
2024-05-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学科训练历史试卷
7 . 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接播种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江南开发迅速,农业多种经营D.北方战乱频仍,南方超越北方
2024-05-2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学科训练历史试卷
8 . 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另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女娲等,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飞天形象的变化体现了(     
A.道家思想影响不断增强B.北方经济高度发达
C.民族文化交融不断加强D.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2024-05-12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9 . 如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选项中,对三种模式认识最准确的是(     

注1:图中虚线为中原内地与北方边疆的地理人文分界。
注2:箭头中标注的“少数民族”不是泛指所有的少数民族,而是特指具体时期的具体民族,即“某个王朝时期的某个民族”。
A.少数民族加速汉化,统一了中原内地B.少数民族内迁,促进国家统一
C.促进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D.战争频繁,导致民族关系紧张
2024-05-0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覆灭后,晋元帝逃往江南,在江左重建了东晋王朝。长江天堑,是一个限制南北的天然屏障,使中原战火不能直接延烧到江南。这时江南虽然还是一个经济落后区域,但永嘉之乱的后果“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每十六七。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这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

材料二   隋唐时期,西北是全国政治中心。西北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占全国1/3,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因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政府驻戍庞大的军队,并将营农和防边结合。为持久计,隋在陇右、河西、西域等地屯田,唐代严管州军屯政,每年举行“屯官叙功”,以示考核。屯田之外,隋唐还在西北发展官牧业,蓄养的战马数量庞大,还能满足宫廷、政府厩马、祭祀和宴飨之需。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对塞内民族“怀柔”,进贡者备尝其值,广设市场,敞开渠道,满足各族不同的物资需求。安史之乱前,西北“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相望,桑麻翳野”。

——摘编自李清凌《西北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原因。

材料三   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雅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

——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的原因。与租庸调制相比,两税法在征收标准和纳税时间上有何新变化?
2024-05-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郊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