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如表是有关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魏国的史料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史料内容来源
宣王(司马懿)大胜(诸葛)亮(指挥的蜀军)《晋书·宣帝纪》
(诸葛)亮力挫魏军《汉晋春秋》
宣王使(张)郃追之(蜀军)……(蜀军)矢中郃髀《三国志·魏略》
A.《晋书》的记载相对客观B.蜀军第四次北伐没有实现灭魏目标
C.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D.正史和《汉晋春秋》的记载都不属实
2024-05-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67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匈奴族和羯族自认为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羌族自认为是虞舜的后裔。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说明(     
A.中华民族统一大势已开始出现B.胡汉祖先本是相同
C.各族政权力图确立其正统地位D.贸易加强边境交融
2023-09-28更新 | 325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德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史料记载,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丕的亲信华歆率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汉献帝“三让”后才“答允”。曹丕还引用上古君尧、舜、禹禅让的依据,以示自己是“以德配天”而非“乱臣贼子”。据此可知,曹丕代汉称帝(     
A.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B.力图避免与儒家的伦理相悖
C.为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D.开启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022-09-27更新 | 32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全国·二模
5 . 下图是中国古代官方户口统计数字图(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年号元年户数口数资料来源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1223306259594978《汉书.地理志》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245984016163863《晋书.地理上》
唐朝玄宗天宝十四年755891470952919309《通典.食货七》
元朝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1343032259848964《元史.世祖本纪》
A.正史户口统计数是绝对可靠的一手史料B.官方记载户口数与实际户口数存在差异
C.正史户口统计数必须与民间史料相印证D.官方统计数可以真实反映人口历史状况
2023-05-11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练习历史试题
6 . 史料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为了逃避战乱和苛重的税役,大量向南方迁移,甚至大量进入传统的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与此同时,南疆少数民族也存在向北推移现象,通过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这种现象(     
A.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D.完成了民族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中原地区的人民大量迁徙到边疆B.西晋的史料记载缺乏客观
C.内迁各少数民族封建化已经完成D.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晋朝的史料记载,一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B.晋朝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民族全部实行封建化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9 . 自古以来,西南地区就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蜀汉管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南中四郡(今云、贵和川西南),面积约占全境的一半。刘备夷陵兵败后,该地区一些部族首领与汉族豪强勾结,企图割据称雄。孙吴势力也西进,蓄意插足南中。225 年,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后,采取“南抚诸戎”的政策,坚持“攻心为上”,如孟获部“几七虏七赦。获等心服,夷汉亦思反善”。争取当地少数民族酋长和豪强大姓的支持,较快稳定了局势。而后对南中采取“不留兵、不运粮”的方针,不改变南中夷越诸族原有的组织形式,尊重各民族的风俗宗教,以夷制夷。为稳固在南中的统治,将原来的四郡扩编为七郡,各部族中的上层人士担任郡县官吏,但由中央任命,并将当地原有的精锐“劲卒”、“青羌”迁徙到巴蜀等地,以充实北伐兵力。派良吏到南中任职,推广汉地的犁耕技术并兴修水利。通过政府宣传,原本过着狩猎生活的夷人走出深林,主动从事农业生产。在迁徙来的汉族人的影响示范下,夷越许多部族结束了文化落后的状态。

——摘编自唐建兵《“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诸葛亮民族政策思想探析》

材料二   茶马古道的滇藏道,从云南普洱茶产 地出发,经由大理、丽江到西藏昌都等地,再到缅甸、尼泊尔、印度。作为民族商贸通道可追溯到西汉,到了唐朝,统治边界的扩延,民族之间的交互日渐频繁,加之内地饮茶传统的兴起影响,推动着茶马古道的发展。汉族的茶叶、丝绸、铁器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匹、皮革、虫草的相互交换实质上是文明的碰撞。唐朝时,西南地区的大理国与吐蕃之间虽有纷争但由于贸易往来,云南少数民族之间也无大的战事。宋朝和明清的统治者以茶马贸易巩固边疆,实现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羁縻”目的,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不同民族的人杂居成一个聚落,增进了感情。凭借茶马贸易,滇藉纳西、白、藏等民族商人势力逐渐增强,理塘、巴塘等集镇因茶叶贸易的繁荣而兴起。近代民族危亡之际,特别是抗日战争时,中国对外通道被日军严密封锁,贯穿滇、川、藏直达中印边境的茶马古道,成为运送国际援华物资的重要给养线。

——摘编自聂甘霖,陈纪昌《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葛亮平定南中的目的及其治理南中相关举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古以来茶马古道的历史价值。
2023-07-0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