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秦汉时期,郡县称为中国,郡县之民或称为中国人,或沿袭先秦传统称为华夏人。到南北朝中叶,“汉人”通行于南北方,从“中国人”中分出“汉人”的族称。而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如石勒、苻坚等都自居“中国皇帝”,甚至自居“中国正统”。这一现象折射出(     
A.各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相当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C.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增强D.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在扩大
2023-04-29更新 | 625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魏晋时期,内迁的匈奴人被统称为“屠各(或休屠)”,后其姓氏多改为刘、王、金、张、董、梁等汉姓。南北朝后期及以后“屠各”之名很少再见于史籍。这一现象说明(     
A.匈奴人已经远徙他处B.民族平等得到了落实
C.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D.民族布局进一步优化
2023-09-07更新 | 460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景博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魏以来,关中和并州一带成为华夷杂居之地;羯族贵族石勒徙各族部落“三万余户于襄国”;前秦“徙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十六国时期,为逃辟战祸,很多汉人从中原迁至边疆或逃入山区。东晋时期,荆雍州蛮“其与夏人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这一时期各民族的杂居相处
A.铸就了魏晋时期开放融合的文化特征
B.使各民族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基本消失
C.加快了儒、释、道三教融合发展步伐
D.推动了当时中国南北方经济快速发展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为鼓励在纷乱之时保持高风亮节、特立独行的节义之士,特别予以表扬,此举固无不当,但却造成一种为享大名于天下而刻意隐逸、或以借“道德良好”来达到引人注目、立异名高的目的,于是后来选举、辟召等拔取政治人才的制度,一变而被扭曲为“道德比赛”的工具……再加上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宦官、外戚交互窃柄,更促使士人激愤,太学“清议”应运而生……至曹操崛起之时,士人大都均与道德告别了,其态度呈现一种两极化的发展:一是由“清议”转为“清谈”,超乎现实,在乱世中依然潇洒优哉游哉,走向清虚空灵之路;另一就是由不齿做一个空言道德、百无一用的废物,而反动为循名责实,只讲求如何强力操作实际政治,明白宣告道德破产。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有了荆州和附近诸郡,孙权力量也日益壮大,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曹操要实现统一天下的理想,阻力非常大。于是他在建安十五年(210年),以迫切的心情写了求贤令,号召去发现那些埋没在下层的人才,只要是有才能的就举荐出来,希望有更多的“贤人君子”和他一起“共治天下’’。

——根据龚鹏程《改变中国历史的文献》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求贤”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曹操的“求贤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下图为出土文物“晋归义胡王”金印。诸如此类的还有"晋鲜卑归义侯"和"晋鲜卑率善中郎将"等金印。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据此推之
A.西晋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B.西晋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激烈
C.西晋政权国力有限D.西晋实施分封制度
6 .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渲染刘备的“仁”、关羽的“义”、诸葛亮的“忠”,而且有鲜明的拥刘反曹的价值取向。这表明
A.明清小说适应了新兴阶层的崛起B.三国故事在民间有深厚群众基础
C.作者有浓厚的正统政治观念理想D.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主流思想
7 .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
A.50年代初期B.60年代初期C.70年代初期D.80年代末期
2016-11-27更新 | 23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届宁夏六盘山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