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十六国讲究服饰之美。《抱朴子》曾说,当时冠履衣服每天每月都有新变化,“乍长乍短,一广一狭,忽高忽卑,或粗或细,所饰无常”,经常突破等级限制。这一服饰现象折射出当时(     
A.文人雅士不拘礼法B.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C.南方政权更迭频繁D.南方有胡风化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每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会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

——摘编自曹文柱《乾坤众生》

材料二   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到了魏晋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其目的是侵夺牧场和掠夺人口。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晋武帝时,塞外匈奴居住地发洪水,两万多匈奴人在河西宜阳城一带落户。“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这个时期中原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大,头上戴冠的旧习渐改为使用头巾,文人用以表示风流,军事将领则以为儒雅。周瑜“羽扇纶巾”流传千载,即为当时风习,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刻《竹林七贤图》就是明证。

——摘编自张德文、陈雪良《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迁徙杂居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迁徙杂居的历史作用。
2023-07-2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魏晋时期颁给少数民族官印大致有几个特点:一是首字多有“魏”或“晋”字,以标明至高无上的权威;二是官印中多有族名;三是对归附投降的少数民族首领多赐带有“归义”字样;四是印钮多为驼钮。如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章:“晋归义羌侯”印。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晋政府实行相对开明民族政策B.西晋时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
C.西晋政府颁印有利于民族的交融D.西晋时少数民族逐渐主导了局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者共同的志向是(       
A.构建和谐社会B.实现国家统一
C.坚持以民为本D.追求天下大同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夷”“夏”政权均以“正朔”自居,斥对方为“闰位”。汉族政权从夷狄血统出发,提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藐视异族文化,以此促进政权统一,维护中华文化主体地位。内迁诸族则以儒学为中心,抓住先秦以来夷夏之辨的文化意义为统治合法性寻找依据。这一时期的“夷夏之辨”(       
A.确立了同源共祖的意识
B.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体现了华夏文化对异质文化的拒斥
D.客观上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合
6 . 地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对下列四幅地图反映的时段,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
7 . 某同学在研究南北朝历史时,搜集到下图信息,这表明他研究的主题是(       
A.中原统一B.民族交融
C.文化繁荣D.中外交流
2023-07-1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8 .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尝言:“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倡导说汉语、改汉姓、易汉服。材料表明当时北方(     
A.汉匈和亲影响深远B.少数民族普遍汉化
C.统一条件逐渐成熟D.民族之间交融发展
9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如图中序号与政权对应错误的是(     
A.①——西晋B.②——东晋C.③——北朝D.④——北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设立云南郡,派官员进行管理,他们带去了当时最先进的农耕技术。蜀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任用当地土著治理地方。这些措施(     
A.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南迁B.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C.开创了中央管理云南的先河D.稳固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