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     
A.民族差异的消失B.民族交融的发展C.民族习俗的趋同D.民族布局的改变
2 . 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伴随着多种形式,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长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

材料二   从官军干部检之,高仙芝、王思礼均为高丽人,哥舒翰,突骑施人,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契丹人。

——岑仲勉《隋唐史》

为了正确地引导和管理互市活动,保障正常、公正的贸易秩序,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掌诸蕃交易之事”。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允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入学就读。地方上,郡学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由官府提供“禀给”。

——摘编自杨华双《唐朝开明民族政策述略》


(1)据材料一,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意义。
3 . 从公元2世纪末期起,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艰难时世。“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土地荒芜,无数人民死于兵燹饥馑,或逃往江南。与此同时,游牧在北方草原上已降汉附边的少数民族,乘中原动荡之际大批南迁。上述现象客观上(     
A.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B.有利于封建经济转型和发展
C.强化了门阀士族的既得利益D.冲击了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
4 . 不能反映下图所示历史时期阶段特征的是(     
A.儒学复兴B.民族交融
C.江南开发D.政权分立
2023-04-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最初,烤肉是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在嘉峪关新城,魏晋时期汉人墓室壁画中出现了“手持烤肉串的宾客”(下图),这类壁画在今山东、江苏北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均有出土。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图:嘉峪关新城魏晋时期汉人墓葬墓室壁画“手持烤肉串的宾客”
A.畜牧业逐渐向南方扩展B.商品经济影响民众生活
C.各地人民生活普遍富足D.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融
2023-03-27更新 | 25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据此推知,西晋少数民族的内迁(     
A.推动了江南的开发B.有利于民族交融
C.保障了边疆的安全D.促进了对外交流
2023-03-09更新 | 125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请你根据下面示意图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8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     
A.政权并立与文化停滞B.开放包容与对外交流
C.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逐渐改变清谈柔媚的社会风气,呈现出慷慨、激越、豪放的气质。同时,语言、文学、音乐、饮食以及服装等方面也深受少数民族的影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气候变冷B.民族融合发展C.商品经济繁荣D.少数民族汉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替时间轴中,空格处应该填写的是(     
A.西晋B.前秦C.北汉D.北魏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