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讲史小说

材料一   讲史小说大约兴起于北宋,在元明时期进入鼎盛。作者借用“讲史” 形式创作小说,以抒发对现实的情感和理想。《三国演义》就是典型的讲史小说。

——摘编自朱维铮《走出中世纪》

材料二

《三国演义》相关回目涉及历史事件
第四十九回
第五十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关羽兵败被杀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曹操去世
第八十回
第八十二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
孙权降魏受九锡先主征吴赏六军


魏蜀吴建立

材料三   关羽本为三国时期蜀汉的武将。进入宋代以后,他不仅受到国家祭祀,宋徽宗还赐以“义勇武安王”的神号,作为保佑宋代军事行动的武神崇拜。

关羽的故乡解州(今山西运城)是重要的盐产地,元明清时期来此的商人都会拜访关帝庙以祈求旅途安全、生意兴隆。在元代杂剧《关云长大破蚩尤》中,关羽被塑造为山西盐商的守护神。        

明朝万历年间发生蒙古王公和西南土司的叛乱,平叛期间皇帝敕封关羽为“关圣帝君”。清朝乾隆帝对《三国志》中关羽“壮(勇猛)缪(名实不符)侯”的谥号不满,下令“关帝之谥,改为忠义”,在全国遍立关帝庙。

——摘编自田海《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等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讲史小说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内容举例说明。
(2)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关羽崇拜”逐步扩大的历史原因。
2024-04-1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某一时期几位历史人物的部分信息表。该表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     
姓名曾任官职(部分)史书相关记载
庾亮征西将军、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荆江豫三州刺史,镇武昌。“庾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成帝少为舅氏(庾亮、庾冰)所制,不亲庶政。”
庾冰中书监、扬州刺史、都督扬豫兖三州诸军事。又迁车骑将军、都督江荆宁益梁交广七州诸军事,镇武昌。
桓温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又领扬州牧,镇姑孰。“政自桓氏,祭则寡人。”
桓玄都督荆江司雍秦梁宁益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徐州刺史,镇姑孰。“知势运所归,屡上祯祥,以为己瑞。”
A.“政出多门,权去公家”B.“天下藩镇,东南最宁”
C.“强干弱枝,内外相制”D.“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24-04-0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魏文帝时,设置“散骑常侍”一职,以备皇帝顾问。并下诏“今便以参散骑之选,方使少在吾门下知指归,便大用之矣。天下之士,欲使皆先历散骑,然后出据州郡,是吾本意也。”又据史籍记载,“是时,散骑皆以高才英儒充其选”。这些措施旨在(       
A.完善选官制度B.强化君主权威
C.加强地方控制D.提升军队实力
2024-03-31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所示是来自某历史学者的统计。他试图以此说明魏晋时期(     
A.士族集团勾结成风B.统治集团的封闭化
C.朝廷朋党之争严重D.地方割据势力增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室的壁画丰富多彩,有风神、雷神造型的神兽,还绘有当地羌人和龟兹族妇女耙地和采摘桑叶等情景。这反映出
A.中原政权对西北地区行使有效治理B.西北地区受中原农耕文化影响
C.民族之间文化交流融合具有双向性D.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72年,考古学家在甘肃嘉峪关市东北戈壁滩境内的古墓中相继发现了600多幅精美的魏晋壁画。下图《耙地图》位于古墓前室西壁。画面中一男子披发,蹲于耙上,双手牵着缰绳,驾一牛在耙地,周围绘有三棵粗壮的树。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A.中外交融不断加强B.河西地区农耕化的发展
C.少数民族全面汉化D.牛耕技术在各地的普及
2024-02-26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上奏给晋武帝的表文。其中有“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的记述。据此可推断(     
A.《陈情表》是研究西晋历史的一手史料B.西晋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
C.西晋初可能延续了汉代的察举制D.科举制在西晋时已有雏形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晋史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谓识治(治理国家)之良才,管(仲)、萧(何)之亚匹夫。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用兵谋略),非其所长欤。”该评价引发了关于“陈菲是否有意贬抑诸葛亮”的长期争论,成为一桩史学公案。此案在历代史书中的书写情况大概如下:

东晋

王隐《晋书》引时人之传言,曰:“(陈)寿父为马谡参军,诸葛亮诛谡,髡其父头(剃发之刑),亮子瞻(即诸葛瞻)又轻寿,故寿撰《蜀志》,以爱憎为评也。”

北宋

萧常《续后汉书》批判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以蜀称汉”的做法,并称陈寿因其父“以罪为诸葛亮所髡”,于是“贬其号而诋讪其君臣(刘备和诸葛亮),是以尊魏也”。

明朝

胡应麟《少室山房集》认为陈寿修撰《三国志》,“实奉命晋君者也”,而骨以魏为正统,故“不得不纡回其笔”。而且陈寿在其书中也累记诸葛亮之战功,“所为扬诩武乡(即诸葛亮)之将略,固已至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寿贬抑诸葛亮”案的历史书写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事实”与“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
2024-02-18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大联考历史试题
10 . 民族交融

材料: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始终是双向进行的。这种双向的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对各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被汉族文明吸引后,便会加速其由质而文的历程;而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也有利于汉民族摆脱上层社会纤弱庸俗的颓废风气,转而呼唤粗犷和刚健的气质,开始了由文返质的变化。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正是在这种似相反实相成的变化过程中,逐渐缩小了彼此之间的差别,加速了各民族的文明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张采民《民族融合与隋唐之际诗风的嬗变》


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2024-01-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