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将居住在南方地区的“山越”“蛮”“夷”纳入统治范围,一方面将他们编入军队作战、划归郡县作编户耕田种地,另一方面在他们居住的地区设置郡县。这一举措有利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B.民族之间的交融C.巩固国家的统一D.开展封建化改革
2024-04-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所示是来自某历史学者的统计。他试图以此说明魏晋时期(     
A.士族集团勾结成风B.统治集团的封闭化
C.朝廷朋党之争严重D.地方割据势力增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晋灭亡以后,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大都采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巩固、衰亡相伴始终。这反映出(     
A.胡汉之间文化差异的消失B.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C.九品中正制蕴含正统观念D.儒家治国理念发生巨大变化
2024-03-11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祁东县成章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三国鼎立时代,曹魏以天下正朔在己,蜀汉与孙吴也都没有放弃自己为正统的主张。三方都认为自己与对立的各方同属一个国家,都高举国家统一的旗帜,为其政治利益而斗争。由此可以说明(       
A.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大势所趋B.三国有着加强君主专制的共同目的
C.三国长期分裂具有客观必然性D.统一是幌子其实质是一种愚民政策
2024-03-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72年,考古学家在甘肃嘉峪关市东北戈壁滩境内的古墓中相继发现了600多幅精美的魏晋壁画。下图《耙地图》位于古墓前室西壁。画面中一男子披发,蹲于耙上,双手牵着缰绳,驾一牛在耙地,周围绘有三棵粗壮的树。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A.中外交融不断加强B.河西地区农耕化的发展
C.少数民族全面汉化D.牛耕技术在各地的普及
2024-02-26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董子高级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2月入校考试历史试题
7 . 《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上奏给晋武帝的表文。其中有“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的记述。据此可推断(     
A.《陈情表》是研究西晋历史的一手史料B.西晋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
C.西晋初可能延续了汉代的察举制D.科举制在西晋时已有雏形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晋史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谓识治(治理国家)之良才,管(仲)、萧(何)之亚匹夫。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用兵谋略),非其所长欤。”该评价引发了关于“陈菲是否有意贬抑诸葛亮”的长期争论,成为一桩史学公案。此案在历代史书中的书写情况大概如下:

东晋

王隐《晋书》引时人之传言,曰:“(陈)寿父为马谡参军,诸葛亮诛谡,髡其父头(剃发之刑),亮子瞻(即诸葛瞻)又轻寿,故寿撰《蜀志》,以爱憎为评也。”

北宋

萧常《续后汉书》批判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以蜀称汉”的做法,并称陈寿因其父“以罪为诸葛亮所髡”,于是“贬其号而诋讪其君臣(刘备和诸葛亮),是以尊魏也”。

明朝

胡应麟《少室山房集》认为陈寿修撰《三国志》,“实奉命晋君者也”,而骨以魏为正统,故“不得不纡回其笔”。而且陈寿在其书中也累记诸葛亮之战功,“所为扬诩武乡(即诸葛亮)之将略,固已至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寿贬抑诸葛亮”案的历史书写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事实”与“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
2024-02-18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他采用马谡“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严明军纪,不许烧杀欺辱当地少数民族。诸葛亮和夷族酋帅孟获作战,七擒七纵,直到孟获心服口服地说“南人不复反矣”。局面平定后,“皆即其渠帅(首领)而用之”,不留兵不置官。以下对诸葛亮处理民族问题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取得了对于孙吴的军事优势   ②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民族政策
③促进了西南地区的民族交融   ④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根据《三国志·魏书》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葬在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郊)。2009年,国家文物局审核了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墓的考古发掘成果,最终认定高陵墓的墓主为曹操。以上确认高陵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A.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B.家族族谱的记载
C.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D.安阳的悠久历史
2023-09-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名民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