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三国时期,金银多被用来铸造成器物、装饰物,或涂抹于佛像上。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以致在社会上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奢靡腐化之风盛行
C.社会动荡国家分裂D.货币铸造技术落后
2022-09-08更新 | 1288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3月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历史试题
21-22高二下·山东滨州·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三国志》记载,孙权封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今安徽省),而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孙权该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瓦解分化曹魏政权B.阐明政权的合法性
C.表明统一南北的意志D.制造统一全国的舆论
2022-05-25更新 | 271次组卷 | 14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卤城之战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司马懿)还保营。《汉晋春秋》
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晋书》
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王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首三千,懿还保营。《资治通鉴》
A.诸葛亮技高一筹击败司马懿B.蜀军魏军互有胜负最终魏军取胜
C.司马懿老谋深算且击败蜀军D.诸葛亮与司马懿进行了正面作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但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B.气候条件变化
C.西北少数民族崛起D.南方经济发达
2022-03-05更新 | 903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曹操在求贤令中提到吴起“杀妻自信”是不仁,“散金求官”是无节,“母死不归”是不孝,但同时认为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九品中正制的弊端B.治国理念的调整
C.对历史经验的借鉴D.现实形势的需要
2022-03-03更新 | 777次组卷 | 1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表2为魏晋时期的一些政权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体现出当时
政权律令内容
曹魏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西晋子不孝父母,子弃市
北魏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
A.社会动荡制约立法内容B.封建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
C.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盛行D.礼法结合是立法的重要特色
2021-05-15更新 | 88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件大事,不同史书有不同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望权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关)羽、(张)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

——《江表传》

材料三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孙权)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搡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资治通鉴》


(1)依据上述材料,确定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事实。
(2)指出三则材料对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作用的叙述有何不同?据此说明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2021-05-07更新 | 457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自刘杰《试析元朝时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