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对于西晋以来的“五胡内迁”,有学者指出:“五胡主动汉化,并非忘记祖先和自我矮化,而是拥有超越部落政治、建设超大规模政治体的雄心。”该学者认为,“五胡内迁”(     
A.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B.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C.改变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
D.引发了亚欧大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2023-11-13更新 | 504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三国志》的作者是以魏晋为正统的,把曹操作为正面形象来描写。而自从罗贯中《三国演义》持拥刘反曹的思想,把曹操当作奸雄来描写后,曹操的形象一落千丈,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曹操奸雄形象已成定论。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指出,曹操结束东汉末年豪强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又说曹操统一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发展生产,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是了不起的。由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A.应搜集证据尽量避免定论B.要以正统价值观为评价标准
C.应尝试价值标准的多元化D.受评价人的立场影响
2023-08-28更新 | 3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四)
3 . 西晋灭吴之战与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两次著名的“南北战争”。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①西晋灭吴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②淝水之战缓和了民族矛盾
③两次战争主要发生在长江沿岸                    ④两次战争都是北方政权攻灭了南方政权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匈奴民族最后一代雄主赫连勃勃建立的“夏”,“义熙三年(义熙,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第四个年号,407年),僭称天王、大单于,赦其境内,建元曰龙昇(年号),署置百官。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赫连勃勃以《史记》中对于当时天下各族皆炎黄与三代之后的“拟制”为依据,把自己的统治附在“匈奴乃夏族后裔”上,“夷狄一方,用夏变夷”策略得到初步展现。

——摘编自《晋书》《十六国春秋》

材料二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觉醒的伟大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把中华民族推向了亡国灭种的绝地,存亡绝续的险境,让中国人民猛然间惊醒起来,痛切地意识到必须尽快结束“一盘散沙”局面,团结一致、共赴国难。抗击侵略、救亡图存迅速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中华民族弘扬“兄弟阅于墙外御其侮”的优良传统,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筑起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以伤亡3500万军民的巨大牺牲,成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沉睡雄狮”的惊天怒吼,充分体现出民族大团结的伟力。

——摘编自王秀鑫、郭德宏主编《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年)》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结合所学,指出“炎黄与三代”“拟制”的名称。根据材料一,说明赫连勃勃“夷狄一方,用夏变夷”策略初步实现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华民族“结束‘一盘散沙'局面,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标志。从“民族觉醒”的角度,概述“抗击侵略、救亡图存迅速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条件。综括材料一、二、三,概括材料体现的民族意识。
2023-08-1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7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相生相胜”、什伍连坐、吴起变法、双镰铁范
“敬天保民”、礼乐制度、国人暴动、“工商食官”
《礼宾图》、招提寺、藩镇割据、“开元通宝”
“以形写神”、“土断”、五胡内迁、灌钢法
A.②①④③B.①②④③C.④②①③D.②③①④
2023-05-19更新 | 3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吉林·阶段练习
名校
6 . 据史书记载,魏晋时期,晋朝将领魏浚在洛阳失陷后,屯于洛北石梁坞,归附者甚众;江州刺史郭默在永嘉之乱后,率遗众自任坞主,流民依附者甚众;平阳县侯李矩在刘渊进攻平阳时,被乡人推为坞主,东屯荥阳,远近多附之。这可以说明当时(     
A.庄园经济兴起恰逢其时B.豪强势力趁乱拥兵自立
C.北方战乱明显多于南方D.流民增多危及社会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边境汉人放牧图
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
C.民族交融加强D.社会分工扩大
2022-11-10更新 | 742次组卷 | 4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首考模拟历史试题(三)
8 . 下列四个朝代,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次序应是
A.魏、北魏、东魏、西晋B.魏、西晋、北魏、东魏
C.东魏、西晋、魏、北魏D.西晋、魏、北魏、东魏
2016-11-27更新 | 767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历史试题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