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据《通考》载,孝文帝颁行均田令,“令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是令其从便买卖,以合均给之数,则又非强夺之以为公田,而授无田之人。”这反映出北魏均田制的基本原则是
A.禁止民间土地交易B.保障土地平均分配
C.限制土地兼并行为D.强化土地国有政策
2021-03-15更新 | 1805次组卷 | 21卷引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名题荟萃)-2023统编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示意图。与此图相适应的历史描述是
A.战乱频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科举盛行,对外交往趋于活跃
C.民族交融,门阀士族执掌朝政D.佛教盛行,市民文学蓬勃发展
3 .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北史·魏本纪》载,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兴二年,“初令五经群书各置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人”……孝文帝拓跋宏继位后,北魏汉化运动进入高潮,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行改革,包括建立新制度、改姓氏、用汉语、迁都城……他曾以冯氏丧事破鲜卑旧规,为其服丧三年,大兴儒家丧服之礼。

——摘编自田照军、肖岚《魏晋南北朝儒学刍议》

材料二   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皆临时决遣”。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鉴于“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办法。同时经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继位后政治上“创立新制度”的成就及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司法改革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北魏改革的显著特点。
4 . 对比图1、图2中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出南北朝时期
A.经济发展速度更快B.北方农耕经济萎缩
C.农耕技术有所退步D.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其中调用丝、绢、棉、麻上缴;当时生产丝帛的地区遍及全国,丝帛还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这反映了
A.均田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B.南北方丝织业水平趋向平衡
C.社会环境影响到了经济形态D.农民赋役负担依然十分沉重
2020-01-13更新 | 1050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四单元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三国至隋唐的文化-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魏孝文帝元昊”这个称谓中,带有“胡人汉化”历史痕迹的有
①“魏”                 ②“孝文”     
③“帝”                    ④“元昊”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2019-01-30更新 | 2229次组卷 | 32卷引用:专题1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3151次组卷 | 42卷引用:专题1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