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以下改革对应的时代要求正确的是(       
选项改革时代要求
A商鞅变法缓解因冗官、冗兵造成的财政困难和统治危机
B北魏孝文帝改革巩固统治,进一步适应民族交往交融发展
C戊戌变法以变法实现富国强兵,适应民主共和潮流
D罗斯福新政适应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需要
A.AB.BC.CD.D
2023-07-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2 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材料三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有意迁都洛阳,在遭到大臣们集体反对后,与其堂叔任城王拓跋澄进行秘密商谈)

孝文帝:“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

拓跋澄:“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

孝文帝:“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

拓跋澄:“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被亦何所能为。”孝文帝:“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戍日,孝文帝下令修筑黄河大桥,准备率军渡河南下。秋季九月戊辰日,孝文帝渡黄河,庚午日,到达洛阳。

——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一个相关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说明。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以洛阳为都城的利弊。
2023-02-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以图证史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选取了下列三幅图片,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和烙饼砖画 北朝穿汉服的贵族妇女

南朝穿胡服的宫廷乐队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B.少数民族汉化与封建化进程
C.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与影响D.民族交融与文明互鉴的加强
2023-02-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十六国时期“中原残荒,坞壁盈世”。坞壁(也称坞堡)以一种特殊的土地占有形态,兼具政治.军事和地方社会基层组织职能,经营方式带有庄园制经济色彩。坞壁主通过宗族实现对乡党和流民的控制。统治者因从坞壁攫取大量资源而优抚坞壁主,承认其合法身份及坞壁作为社会基层机构的地位。据此可知,坞壁的发展(     
A.导致人身依附关系普遍化B.强化了国家的基层治理能力
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蔓延D.减少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2022-10-07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吴宗国主编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载:北朝的强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上述材料旨在强调(       
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B.北魏因改革成为强大帝国
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的影响
2022-08-18更新 | 183次组卷 | 78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齐编修的《魏书》中,宣称北魏的鲜卑拓跋氏是黄帝少子昌意的后裔。同时《魏书》称东晋为“僭晋”,又称南朝政权为“岛夷”。北齐这一做法旨在(     
A.增强自身政权合法性B.推动民族间的交融
C.巩固孝文帝改革成果D.维护传统华夷观念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商鞅变法前,秦人的典籍中几乎找不到“德”“仁”“义”一类字眼,而大多是“吉凶”“祸福”“利害”等概念。商鞅反对以“礼义”治国,而以“霸道”说孝公,提出强化君主集权.厉行法治、以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天下等功利主义理论。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18年。他利用秦人宗法观念淡漠的传统,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进行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进而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崭新的宗法秩序。

——摘编自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在冯太后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关于鲜卑汉化的改革。他宣扬礼教治国的理念,把礼教治国思想作为法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施刑罚的同时辅以礼教,礼法结合。此外,孝文帝还着手修改关于治理官员的法律条文,以便具体地约束官员行为。新的法律条文以俸禄制为主,辅以定官制和考绩两种程序,提升了政府部门的施政效率,也对官员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他强调执法要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孝文帝熟读儒经,探究兴亡,以此为法制改革的思想基础,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

——摘编自于彦梅《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考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推进变法的策略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作用。
8 . “盖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事之衰,实始于此。”,“帝”当指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孝文帝
D.忽必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