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期间,重新设立尚书省,新置秘书省,改定律令,将儒教观念引入新制定的法律条文中。同时,在尚书省、秘书省中大量安置世家人士,任命他们为中书博士。这些举措(       
A.消除了民族隔阂B.有利于人才选拔
C.促进了民族交融D.导致了皇权旁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洛阳的元氏家族本是北魏宗室,却有人在墓志上称自己为“唐尧(五帝之一)之苗裔”“汉高(刘邦)之胤胄”,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汉族先贤,而不是鲜卑拓跋氏。这种情况反映了(     
A.元氏一族对拓跋氏的不满B.该家族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C.洛阳是圣德先贤诞生之地D.墓志记载不适合作为史料
3 . 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羯族)设立太学和郡国学,派官员到各地劝课农桑;前秦苻坚(氐族)按照汉法改革政治,发展经济和文化。这些做法(     
A.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B.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C.确保北方长期稳定发展D.进一步巩固了儒学地位
4 . 北魏在沿边诸地设置州郡,并设置“护匈奴、羌、戎、夷、蛮、越中郎将”“护羌、戎、夷、蛮、越校尉”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这些措施(     
A.延续了历朝的民族政策B.贯彻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C.适应了政治改革的形势D.导致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南方汉人认为北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材料旨在强调(     
A.鲜卑族被汉族同化B.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孝文帝改革的影响D.北方战乱社会动荡
2022-08-18更新 | 1089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6 . 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年中,江南户口几乎没有增长;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编户出现引人注目的增长,到北魏末年仅河北扩户就曾使当地丁口增加了一倍之多。这一反差(     
A.反映出北方较南方统一安定B.显示出北朝国家能力的强大
C.是因为江南经济开发的滞后D.表明北方率先终结门阀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魏前期土地关系紊乱,土地产权纠纷不断。一些豪强地主宁肯让霸占的土地丢荒,也不让农民耕种,以致出现了“良畴委而不开,柔桑枯而不采”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B.土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C.人口的急剧减少D.北魏农业逐渐衰退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见如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     

A.战争B.隔离C.分裂D.交融
2022-07-07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交融加强B.商业贸易繁荣C.政治清明稳定D.中外交流频繁
2022-07-06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原是羌人的羌煮,也有不少人喜欢。这反映出当时(     
A.丝绸之路始通B.北方经济发达C.民族交融加强D.南北政权分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