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1 . 据《通典》记载,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宝年间,人口约5300万,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工具、技术长期停滞不前B.政局长期动荡、战乱频繁
C.疆域变化不定、人口不断外迁D.土地兼并、南北经济衰退
2024-01-24更新 | 149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2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 “南北朝本是一个病的时代。此所谓病,乃指文化病。若论文化病,北朝受病转较南朝为浅,因此新生的希望亦在北朝,不在南朝。”作者重在说明(     
A.南朝文化不及北朝文化先进B.北朝对后世的历史影响更大
C.南北朝分裂动荡的社会病态D.南朝玄学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2024-01-24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北魏鲜卑八大贵族之一的陆俟后代都与汉族士大夫交好,喜爱读书。他的第四代陆恭写文章诗赋一千多篇,第七代陆又“于五经最精熟。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对,有陆又”,许多汉族士大夫也不及他。东魏权臣高欢的部下包括鲜卑、汉人和其他各族人,他对军士讲话,时而用鲜卑语,时而用汉语。这些事例说明(     
A.政治改革推动习俗变迁B.民族交往促进文化交融
C.人口流动加快区域开发D.文化习俗胡化成为主流
2024-01-21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隋书·经籍志》载,北魏“始都燕、代,南略中原,粗收经史,未能全具。孝文徙都洛邑,借书于齐,秘府之中,稍以充实”。对“借书于齐”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朝间文化交流加强B.孝文帝的儒学修养深厚
C.北魏倾慕南朝萧齐玄学D.文化融合奠定统一基础
2024-01-20更新 | 38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5 . 北魏统一北方以后,逐渐以“中国”自居而以南朝为僭伪。孝文帝时期,北魏以齐地在魏而质疑南齐国号的合理性。这反映了(     
A.北魏政权华夏认同的增强B.南北文化交融的不断发展
C.南北政权长期互动与竞争D.南北经济发展的趋于平衡
2024-01-1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种德性,古代中国用“五德”的相克轮回来解释王朝的更替,一般认为新朝是替代旧朝的“德性”而建立的。北魏之前,中原地区经历赵、燕、秦等政权,但孝文帝不考虑它们的“德性”,直接定北魏“承晋为水德”。这一举措意在(     
A.增强北魏的正统性B.促进民族交融C.继承晋朝政治制度D.强化以德治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代史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僭伪诸君有文学”条中指出,十六国时期很多胡族君主都雅好经、史、文学,并提倡文教、兴办学校。刘渊、刘聪、慕容皝、慕容儁、苻坚、苻融、姚兴等人“皆生于戎羌,以用武为急,而仍兼文学如此”。这种做法(     
A.表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深远B.说明少数民族政权完成封建化
C.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D.反映少数民族统治者推广儒学
2024-01-15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12次组卷 | 12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开学热身训练(历史)-卷04
9 . 北魏初期,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代政府征收赋役。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孝文帝接受建议,“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设立邻长、里长、党长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赋役。这一制度的实施(     
A.促进了国家人口增长B.实现了政权的封建化
C.保障了农民劳动时间D.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
2023-12-29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南北朝时期,入主中原的五胡视自己为“炎黄子孙”,袭用“中原”即“中国”、“九州”即“中国”的理念,开始自称“中国”,由此出现了少数民族政权从承认东晋“正统”,到纷纷自称“中国”、“中国正统”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中原农耕经济遭到破坏B.民族交融及统一的民族心理渐趋形成
C.中原王朝权威受到挑战D.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2023-12-26更新 | 91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