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1 . 从拓跋珪建国到政权消亡的近150年间,北魏王朝始终坚持门当户对的通婚理念,积极倡导胡汉通婚。据北朝四史与墓志统计,整个北魏时期,胡汉高层通婚多达412例,其中以鲜卑与汉通婚为最多。这表明,当时(     
A.门第观念依然盛行B.民族隔阂已经消除
C.鲜卑族汉化最彻底D.婚姻观念平等开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诏禁士民胡服”“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葬河南,不得还北”“改姓氏,定诸州士族”“稽古复礼,庶令乐正雅颂”。这些诏令(     
A.强化了汉族门阀士族制度B.表明社会生活以汉族风俗习惯为主
C.复兴了汉族传统礼乐制度D.以法律形式肯定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2023-11-08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3 . 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民族交融与繁荣开放B.经济发展与文化停滞
C.民族融合与区域开发D.中外交流与政权分裂
4 . 面对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贵族元丕不肯着汉服,仍“雅爱本风,不达新式,至于变俗迁洛,改官制服,禁绝旧言,皆所不愿”。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     
A.突出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新旧之争B.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从而举步维艰
C.导致北方政局混乱不利于南北融合D.先习俗变迁再制度变革的策略失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建立起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体系,东吴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这些漕运规模一般较小,大多具有临时性。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     
A.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B.便利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满足了割据政权的需求D.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6 . 十六国时期,羯族石勒建立的政权以中原古地名命名政权国号,立国号为“赵”。在官僚机构中,除保留大单于这一职务外,皆同于中原。地方管理制度也是州郡县制,州设州牧或刺史。这说明(     
①石勒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②石勒政权的制度实现全盘汉化
③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交融④汉族典章制度影响了少数民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04更新 | 158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7 .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由此可以推断这些措施的作用是(     
A.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D.推动了门第观念的淡化
8 . 北魏宣武帝朝(499—515),孝文帝的兄弟彭城王元勰“撰自古帝王贤达至于魏世子孙,三十卷,名曰《要略》”。孝明帝朝(515—528),宗室元晖招集儒士崔鸿等,撰录百家要……上起伏羲,迄于晋,凡十四代”。由此可见,当时(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华夏认同得到发展
C.史书编撰体例不断创新D.国家统一趋势显现
9 . 北朝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后,大多兴办太学,采用汉族官制,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其中匈奴、鲜卑贵族及前秦抛弃民族偏见,重用汉人。这些民族政权的做法(     
A.促进了华夏认同B.消除了民族隔阂
C.加快了人口南迁D.确立了儒学正统
2023-11-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二次摸底考)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B.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2023-10-23更新 | 45次组卷 | 68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课时03从魏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