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个说法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下列关于十六国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指北方出现的十六个政权B.都是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
C.形成与南方政权南朝的对峙D.结束于北魏统一北方之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在改革过程中,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交融。他迁都洛阳、改汉服、说汉话、改汉姓等措施大大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材料评价的是
A.司马炎B.孝文帝C.汉景帝D.曹丕
3 . 据《晋书·舆服志》记载,魏明帝喜戴刺绣小帽。这种小帽原来是北方少数民族女性所戴,用彩锦织成,色彩艳丽,传入中原以后男女通用,南朝一度盛行。这表明魏晋时期
A.男女社会地位平等B.族引领社会风尚
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4 . 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这是极为难得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二   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

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

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四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采取的措施。说出该措施的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的哪一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元代治理西域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列举一项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
2022-12-1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广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北朝《齐民要术》提到的“胡物”有:胡饼、胡椒酒(竿拨酒)胡饭、胡羹、差煮等,中原地区的汉人也逐步采用烧烤兽肉、奶酪为饮料的胡人习俗。这表明
A.民族间交融进一步加强B.胡汉之间的差别已消失
C.少数民族生产方式先进D.汉人开始接受胡人习俗
2021-12-22更新 | 281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
A.推动史学发展B.化解民族矛盾C.保障政局稳定D.促进民族交融
2022-01-1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北魏洛阳佛寺及与之相关的名人铁事、奇谈异闻,其中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股卓”。材料反映了
A.魏晋战乱对洛阳的影响较小B.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社会发展
C.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繁荣
8 . 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
A.知识丰富B.诗辞写作C.政治体制D.汉族文化
2022-05-0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三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北魏孝文帝的什么改革措施。它能抑制“富者兼山泽”吗?为什么?
(2)从材料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2022-05-1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