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转型。

——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

材料二   对孝文帝汉化的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汉化。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2 .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五物之无二,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带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B.减少改革中面临的阻力
C.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D.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魏末年大乱时,山东豪族高翼在临终前对子孙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社稷阽危,人神愤怨,破家报国,在此时也。”同样身逢北魏末年乱世的汉族名士封隆之发起了对北魏勤王之号召。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北方民族交融影响深远B.南北朝改换了正统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得到巩固D.门阀政治发挥重大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十六国时期,前赵、后赵等政权,采用汉族政治制度来治理汉族地区的人民,同时又设置大单于和单于台,以统治本族民众。这一现象(     
A.反映了因俗而治的特点B.体现了选官制度的优化
C.反映了民族交融的发展D.说明了地方管理的调整
2022-10-20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人口大量南迁
C.江南的开发
D.孝文帝改革
2019-10-10更新 | 690次组卷 | 30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最早是北朝民歌《木兰诗》记录了花木兰的形象。“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反映了当时
A.女子替父从军是普遍现象B.儒家思想影响人们观念行为
C.国家从战乱走向统一稳定D.社会上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书籍目录是把握书籍结构与主题的重要途径。如图目录反映的主题是
A.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B.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C.政权分立与藩镇割据D.封建国家的建立统一
2021-12-23更新 | 256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14次组卷 | 12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即社会大分裂、民族大融合、门阀大政治、江南大开发、佛教大盛行。该历史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
10 . 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主要处于分裂时期B.民族交融趋势只限于北方
C.南方农业超过北方D.佛教开始传入并逐渐兴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