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北朝
(1)含义:4世纪末到7世纪初,北方先后存在的____、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5个王朝合称北朝。
(2)政权更迭:4世纪末鲜卑____建立北魏,____年统一北方;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内政修明,灭掉北齐;隋朝取代____,完成统一。
(3)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背景:西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____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选必1)
②时间:____世纪后期。
③措施:实行俸禄制,推行____制、三长制等;迁都____;改穿汉族服饰;朝中统一说____;改姓汉姓;仿士族划分门第,鼓励一等高门的鲜卑贵族与汉族____通婚。
④意义:顺应了____民族交往____的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___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022-10-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讲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 .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①社会矛盾: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②有利条件: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民族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个人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改籍贯
移风
易俗
①服饰: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②语言: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____
③姓氏:改鲜卑姓为____
④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意义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022-09-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3 . 十六国
(1)含义: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的主要的____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____,合称“十六国”。
(2)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____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民族差异逐渐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3)淝水之战
①背景:4世纪下半叶,____建立的____统一北方,随后进攻东晋。
②后果:前秦军队被击败,前秦政权崩溃,民族矛盾重新加剧。
2022-10-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讲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4 . 《魏书》中记载北魏世系时道:“昔我皇祖,胄自黄(帝)轩(辕)……慑服戎夏,叠曜重光。”《周书·文帝纪》称北周宇文氏“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上述记载意在
A.解释政权更迭的深刻原因B.凸显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C.表彰先祖统一华夏的功绩D.融合民族认同以巩固统治
2022-05-13更新 | 342次组卷 | 5卷引用:第0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的商鞅变法基本上解决了由奴隶制所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并为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经过商鞅变法,使偏僻落后的秦国变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且使过去那种诸侯卑秦的状况变成“诸侯畏惧”的局面。

——摘编自张金龙《论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2019-01-30更新 | 2205次组卷 | 32卷引用:专题1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