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如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拓跋拔拔丘穆陵
汉姓长孙
A.消灭了鲜卑族的陋习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D.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2023-10-11更新 | 71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 . 5世纪末,迁往洛阳的鲜卑族王公贵族们纷纷改姓汉姓、改说汉语、改穿汉服,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A.商鞅变法B.文景之治C.孝文帝改革D.贞观之治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阶段特征

历史时期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时期
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并立中走向统一
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民族往来活跃。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史实为例,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元朝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北魏皇帝赐名是鲜卑族的重要习俗。孝文帝时期所赐之名都取自汉族的重要经书和史书。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逢冯太后丧事,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上述事件表明(     
A.南人无视北方习俗B.北魏实行因俗而治
C.地域文化南北分明D.北魏汉化成就显著
2024-04-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