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最南一端,隋炀帝时期全部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纻、棉布、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     
A.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B.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
C.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D.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
2023-12-20更新 | 635次组卷 | 53卷引用:山东省龙口第一中学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605年,隋炀帝下令修整了春秋末年吴国开凿的邗沟,并开挖了通济渠;608年下令开挖了永济渠;610年修整了三国时期吴国开通的江南河。仅用五年时间,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得以贯通。大运河的开凿(       
A.助推了国家统一的最终实现B.解决了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
C.促成水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D.利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代大运河                                          元代大运河

材料二   京杭大运河是漕粮北运的主要通道,改善了山东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带动了临清、济宁、济南等城市的发展和商业、手工业的繁荣,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尤其是济宁被誉为“运河之都”,明政府不断派遣高官重臣和水利专家到济宁开设衙门,督漕督运。

晚清时期,原来以京杭大运河为依托的山东西部经济发展区逐渐衰落,而以铁路和港口为依托的东部沿海地区及胶济铁路沿线地区崛起为新的经济中心,逐步奠定了今天山东省东部发达西部落后的经济格局。

                                                ——摘编自景菲菲《从交通方式的变迁看近代山东经济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大运河与隋代大运河的不同及其对山东地区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山东经济中心的变迁并分析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023-09-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后世史书提及隋朝,多用“盛世而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时(583年)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隋文帝)令州县大索税貌阅……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开皇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高祖(隋文帝)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是时(613年)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粮仓),犹大充牣(殷实),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稿(秸秆)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魏征《隋书·食货志》

材料二

时间隋炀帝时期大事(部分)民役数量
6053营建洛阳持续进行11个月每月200万人
6053开凿通济渠男女100多万人
6055营建西苑170万人
6067巡幸江南40多万人
6078修筑长城100多万人
608年正月开凿永济渠男女100多万人
612-614远征高丽300多万人

材料三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然考之史传,则未见其有以为富国之术也……而何以殷富如此,史求其说而不可得。

——马端临(元)《文献通考》


(1)读史贵在有“疑”。据材料,对马端临“(隋代)何以殷富如此”的疑问作出解释。
(2)读史明智,知古鉴今。谈谈你对隋朝“盛世而亡”的思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     

   

A.减少制度变革阻力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C.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
2023-06-21更新 | 6308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明德学校(山大附中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它对中国长期的政治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它把已经分裂了四个世纪的两个各自为政的地区重新纳入到一个政体当中,南方对北方军事、政治中心的补给也主要依赖它。文中是对哪一重要工程的评价: (     
A.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B.灵渠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C.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D.长城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是开皇年间隋朝政府前后两次下诏的情况。这反映出隋朝(     
时间诏书内容
开皇十五年(595年)二月“北境诸州,异于余处……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州”,而且用.于赈灾的粮食是“杂种及远年粟”。
开皇十六年(596年)二月义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也就是百姓按照划分的户等纳粮食税。规定上等户不超过一石,中等户不超过七斗,下等户不超过四斗。
A.边疆危机持续加重B.南北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D.政策制定较为务实灵活
2022-08-25更新 | 657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示意图。由图可知,大运河河道的变迁
A.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B.是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
C.受政治中心转移的影响D.体现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撰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隋文帝杨坚名列第八十二位。杨坚能够入选的理由主要是
A.完成国家统一B.加强中央集权C.开通大运河D.完善科举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