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代大运河                                          元代大运河

材料二   京杭大运河是漕粮北运的主要通道,改善了山东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带动了临清、济宁、济南等城市的发展和商业、手工业的繁荣,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尤其是济宁被誉为“运河之都”,明政府不断派遣高官重臣和水利专家到济宁开设衙门,督漕督运。

晚清时期,原来以京杭大运河为依托的山东西部经济发展区逐渐衰落,而以铁路和港口为依托的东部沿海地区及胶济铁路沿线地区崛起为新的经济中心,逐步奠定了今天山东省东部发达西部落后的经济格局。

                                                ——摘编自景菲菲《从交通方式的变迁看近代山东经济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大运河与隋代大运河的不同及其对山东地区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山东经济中心的变迁并分析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023-09-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炀帝即位,牛弘引荐刘炫。编修律令,诸郡设置儒学官,皆发自于刘炫。牛弘曾经询问刘炫当今官吏数量和任务为何远远多于古代,刘炫回答:“古人岁终考察官员优劣,案不重校,文不繁悉。今则不同,事繁政弊。”

牛弘又问与当下相距不远的北魏、北齐时代。刘炫对曰:“齐氏立州不过数十,文书不过十备,今州三百,其繁一也。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中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处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不论大事小事,皆要考察官员,其繁二也。因此,清理官吏不如清理政事,清理政事不如清心,官事不减少而望从容,其可得乎?”牛弘甚善其言而不能用。

——摘编自《隋书·刘炫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弘与刘炫对话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炫的观点并简要分析。
2023-09-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典·食货》载:“开皇三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滑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大业初年,隋炀帝又在通济渠西段。先后修筑了洛口仓、含嘉仓等。洛口仓其仓城周围20余里,城内三千粮窖,每窖可储存粮食八千石,可谓“积天下之粟”。它位于黄河与洛水交汇处、高出河床50来的台地上。含嘉仓几乎坐拥天下粮仓储量半壁江山的辉煌,江南税米常沿千里汴河浩荡北上,以解两都燃眉之急的窘迫。含嘉仓北望邙山,南邻洛水,东临渡河,仓城内地高土厚,地势北高南低。除仓窖外,粮仓有保护其安全的仓城,仓城有城墙,并驻有重兵把守,仓城内有专供运粮使用的漕渠、道路,还设置了专门管理粮仓的管理区。

——摘编自龚䶮《隋唐大运河通济渠西段三个粮仓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研究》

材料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把大运河的特点归结为:“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这些滋养长期以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得到体现……大运河沟通了燕文化区、赵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和吴越文化区,运河区域的社会、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大交流,使各种文化相互接触、整合。在唐代的时候,胡乐、胡舞、胡服,在运河流域就风靡一时。在运河沿线的北京、通州、扬州、苏州等地都有大量的寺庙,成为运河流域佛教的传播中心。”

——摘编自杨家毅《大运河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核心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大运河粮仓设置的特征,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大运河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4 . 中国古代漕运

“漕”原指在天然或人工的河道上运输物资,后来随着各王朝统治的需要,从地方上征收粮饷以及各种进贡的物资,将其运送到京城或前线,这些都属于漕运的范围。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1、图2漕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咸丰二年(1852 年),清代漕粮海运,仅实行于江苏省。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镇江、扬州,江路受阻。清政府宣布,将浙江全省以及苏、松、常、镇四府和太仓州等处“漕米,同办海运。”由上海招商船承雇,装载海运至天津。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漕粮则一律按每石折银一两三钱为率,改折征收解京或者就地拨充军饷,这样一来,继续征收实物漕粮的只有改行海运的江苏、浙江两省份。庚子事变后,列强在谈判赔款筹集问题时,要求清朝从漕粮中提取赔款,且朝堂上亦有诸多官员提议折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南漕改用火车,由天津运往北京。在内外压力下,清朝最终于光绪二十七年宣布全漕改折,漕粮河运至此终结。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清代漕粮河运废止的原因。

材料三   201912月,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计划(2018-2022)》明确提出,要保护建设张家湾古镇,展示运河古镇历史风貌,打造漕运文化特色小镇。


张家湾在“州南十五里”,“以元万户张煊督海运至此而名。今东南运艘,由直沽至河西务,凡百十里,又百三十里至张家湾,乃运入通州仓”。

——《读史方舆纪要》(清代顾祖禹等人著)


张家湾城位于“潞河下游,南北水陆要会。自潞河南至长店四十里,水势环曲,官船客舫,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

——《钦定日下旧闻考》(乾隆命人根据《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


北运河上“漕艘栉比,廩粟云屯”。张家湾以西的漕运终点通州,则为“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也”。

——光绪年间《通州志》



“山西会馆”匾额
该匾额系两块长方形石块合成:上为“山西”,下为“会馆”,发现于通州,现存于通州博物馆。


《清代北运河漕运图》



《潞河督运图》,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图中画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64只,官吏、商贾、船户、妇孺、盐坨杂役等八百二十余人,岸上码头、衙署、店铺、银号、酒肆、民宅、粮仓等各种建筑林立。
(3)任意选取材料三中的三则史料,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张家湾古镇的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唐玄宗
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根据材料二,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2021-11-20更新 | 463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