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和图2分别是秦汉、隋唐时期京城至南海边的交通干线示意图。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唐从京城至南海边新的交通干线形成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 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油(到)于九载,麻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州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查。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

——《隋书》卷29《地理志》



隋代分郡图

——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材料二   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3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

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2-06-22更新 | 7004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唐玄宗
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根据材料二,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2021-11-20更新 | 463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山立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埃及文明反映了埃及人及其自然环境所独有的特点,因而有它自己的特色。尼罗河就象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趋势平缓,从而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神。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隋朝运河线路图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与隋朝相比元代航运线路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交通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后,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 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条运输通道。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

材料二   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诏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断专行的理由,也就更加充足。或从制度上、道理上批评滥用内批是违反“礼”“正”“道”;或从历史经验教训上批评滥用内批会导致“祸”“乱”;或从道德上批评滥用内批是出于“私”心。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力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下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

——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其实质是什么?并结合唐、明、清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君主行使权力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