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杨坚)在开始掌握北周政权的时候,就一反周宣帝所为,“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他做了皇帝以后,更是“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在这样励精图治的情况下,为了整顿制度,开创规模,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许多革新措施,以巩固和发展新建立的隋政权。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隋朝疆域图》及《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右图)


材料三 唐代疆土广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种艺术都有相当高度的发展。这些都使人们的眼界开阔,并为诗歌提供了新的素材,成为诗歌繁荣昌盛的客观条件。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1)具体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的这次政权更替。作者对此是和态度?试用材料证明你的看法。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朝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革新措施?试评价这些措施。
(3)对比材料二所引用的两幅疆域图,概括指出在我国疆域内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以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为什么说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16-11-18更新 | 7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广建粮仓和修大运河是隋朝时期突出的两项工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关隋朝修筑粮仓的文献史料

文献

记载内容

魏征《隋书帝纪》

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总征天下兵皆会涿郡(今北京),……发江淮民夫及船,运黎阳及洛口仓米至涿。

王国维《邸阁考》

关中大旱,命农丞王亶发广通之粟三百余万石以拯之,则一仓之储,其富可知。

材料二   炀帝此举(指修大运河),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于慎行《谷山笔麈》


(1)依据材料一归纳隋朝建粮仓的目的,并分析隋朝广建粮仓的优势条件。
(2)依据材料二中于慎行的核心观点“不仁而有功者矣”,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唐玄宗
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根据材料二,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2021-11-20更新 | 463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交通与政治变动

材料

时期运河状态唐朝的政治变动
唐初大量物资由江淮运抵洛阳后,再走八百里陆路转运到长安。运费昂贵,交通不便唐高宗在位期间,七次行幸洛阳,有一半时间在洛阳处理政务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后宰相裴耀卿实行分段运输,江淮粮食运抵洛阳后,江南船返回,粮食储存在当地粮仓中,待时机成熟,用当地船西运。韦坚于渭水之南开凿漕渠,永丰仓和三门仓的粮食可直抵长安唐玄宗从此长期住在长安,不再东幸。唐朝国势昌隆
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导致运河淤塞废弃;运河周边绝少人烟,劳动力缺乏;盗贼和跋扈军人掠夺物资中央政府虚弱无力,粮价高涨,社会动荡
唐代宗、德宗时期中央与藩镇冲突不断,藩镇时常切断运河交通线中央政府财政艰难困窘,粮食恐慌
唐德宗后唐朝政府在运河枢纽徐州、汴州驻扎重兵,竭力控制运河交通线,委任重臣治理。运河运输时断时续唐朝统治得以延续

——据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隋唐大运河对维系唐朝统治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运河状态和唐朝的政治变动之间的关联性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交通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后,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条运输通道。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并分析隋唐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太宗对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所做的贡献?
2020-11-0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
2020-04-25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十年分类】专题12 概括类主观题-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唐玄宗
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并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二,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代在制度上有哪些创新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国家的统一不是单凭某些政治家的个人意志,还要具备一些前提和条件。中国古代各部族都承认他们是炎黄子孙,有着共同的祖先。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为古代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所保有,而且因其先进性为诸少数民族所仰慕、学习。但是国家每次由分裂走向统一都有着具体的历史原因,以隋朝统一为例,其迅速灭掉南朝陈国,实现统一就有着经济、政治、民族等方面的背景。

——摘编自程有为《中国古代统一的条件和基本经验》

材料二     袁世凯败亡后,北洋系逐渐分裂为三大派系,他们为个人利益而纵横捭阖,你争我夺。北洋各系在其所占地盘自行其是,而非北洋系控制的省份,也因中央政权的软弱而觅得更大的自治空间,对中央号令阳奉阴违。讨袁护国战争直接造成西南各省的反袁联合阵线,(战后)其对北京政权仍时时以共同的声音发言,俨然自成势力范围。而孙中山因从事革命斗争的需要主动或被动与西南实力派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南北双方各自的法统与政权。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维系统一的基本条件,并结合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从经济、政治、民族方面说明隋朝实现统一的具体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世凯败亡后中国分裂的表现,并分析造成当时中国分裂的原因。
2020-06-23更新 | 31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等名校2020届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交通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后,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 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条运输通道。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下诏杨素与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徙洛州郭内居发及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以实之。……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丁男不供(不足),始役妇人”。


概括材料一中隋炀帝在过度役使民力方面的史实,任选一例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产生的影响。
2019-11-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