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唐朝前期,税收由中央政府统一征收和分配支出。唐朝后期,中央政府根据大历十四年(779年)的收成和人口,制定税额,并分派给各地政府进行征收,地方政府征收上来的税收,分为“上供、留使、留州”三个部分。这一变化(       
A.深受政局变动的影响B.加重了农民经济负担
C.保障了中央赋税收入D.有助于解决藩镇割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五代十国各割据政权很注意罗致和培养翻译人才即通事,后唐政府中,有的通事既通晓汉语,又通晓契丹语和突厥语,有的甚至“能四夷语、通六蕃书”。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A.国家统一趋势日益加强B.少数民族汉化明显
C.各政权与周边交往密切D.思想文化趋向繁荣
3 . 唐代君主极为重视贤良对策。689年,考生张柬之在对策中写道:“故臣以为陛下有三皇之人,无三皇之吏也”。825年考生舒元褒的对策中写道:“天下理乱不由陛下而致,其由谁乎?”对策内容的变化反映出唐代中期以后(     
A.选官方式发生改变B.社会危机加深
C.士人参政热情高涨D.政权结构变化
2023-05-17更新 | 50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原创预测(八)历史试题【河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五代时期,“流官移镇”盛行。各节度使不仅积极发展屯田,而且“多遣亲吏往诸道回图贩易,所过皆免其算”,并将所得财富据为己有。藩镇的财富流向由唐代“取之于镇,用之于镇”变成了“取之于镇,用之于使”。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改土归流成效初显B.地方割据势力削弱
C.藩镇经济有所恢复D.基层治理日益衰败
2023-04-09更新 | 853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开元二十二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负责察访地方官政绩。天宝末年,又兼黜陟使。肃宗乾元元年,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地方军政长官),“掌所部善恶”。上述变化表明,唐朝(     
A.中央政府权威式微B.注重强化基层教化
C.统治秩序土崩瓦解D.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6 . 下表所示为历史学家张国刚先生对9世纪初叶的唐代藩镇的分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唐代的藩镇割据
类型地区概述
独立型藩镇河朔地区多为安史余孽盘踞﹐割据性强
防遏型藩镇中原地区归顺朝廷,听从调遣,对河朔跋扈藩镇行制约作用
防御型藩镇西北边地所设之军镇乃抵御外辱之需
财源型藩镇江淮流域承担着给国家输送粮食、财赋的职能
A.具有区域性与制约性统一的特点B.彻底解决了西北的边患问题
C.造成了国家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2022-03-26更新 | 796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7 . 唐开元时(公元713—741年)年铸钱百余万缗。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减为三十二万七千缗。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26—827年)只铸十三万五千缗。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则不到十万缗。能够说明这一情况的是
A.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B.铜矿开采技术长期不能更新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为削弱D.南方社会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2021-06-08更新 | 1898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