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宴会是唐朝的一种社会生活现象,皇帝赐宴是宴会的一种重要类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赐宴对象赐宴地点
唐太宗时期(大多数赐宴皇帝均参加)群臣、五品以上官员、三品以上官员、突利可汗、武功父老、近臣、东宫官署、岐州父老、蛮夷酋长、长安父老、洛阳父老、吐谷浑王、诸蕃使、并州父老、长孙无忌等数十人、洛州父老、契丹首领、军士、太原父老、铁勒回跎、四夷君长等。显德前殿、中华殿、林光殿、芳华殿、临华殿、武德殿、百福殿、丹霄殿、两仪殿、乾元殿、贞观殿、观德殿、相思殿、弘教殿、仪鸾殿、飞霜殿、芳兰殿、天成殿、嘉寿殿、紫微殿等。
唐德宗时期(大多数赐宴皇帝不亲自参加)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与神策金吾六军使、六军及神策神威诸将、宰臣与北军诸将、左神策军、武臣及勋戚子弟、百僚、中书门下及两省供奉官、宰臣及两省供奉官(唐代皇帝左右之近臣,包含部分宦官)、翰林学士、宰相及常参官等。麟德殿、玄英门、曲江亭(国家风景胜地)、马嶙池亭。

——摘编自黄正建《走进日常:唐代的衣食住行

提取材料信息,分析说明唐朝皇帝赐宴变化所反映的时代变迁。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粮食作为国计民生的最基本物资,在唐朝的盛衰荣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建立之初。民生凋零、土地荒芜。为此,唐朝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各级官吏都可能因户口脱漏而被追责。地方官辖区内婚姻及户口增多者,予以嘉奖晋升,反之予以惩戒。《唐律》特别规定:“诸部内田畴荒芜者……一分笞三十……”。政府还不断缩短成丁为国家服役的年限。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整,政府较好地实现了土地与劳动力的紧密结合,结果“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关中地区久有“天府之国”的称号,但随着社会发展。“关中之地不能充分供给帝王宫卫百官俸食之需”,需通过隋唐运河调运各地粮食入关中。安史之乱后,从关中至整个黄河中下游“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同时为征讨藩镇,唐朝军队扩张到了“兵额约九十九万。通计三户资一兵”的地步。这又导致了大量人民逃亡、匿户的频繁发生,朝廷只得将供应军粮的任务转向地方。“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赐等,并于本路自供”。黄巢起义平定后,朝廷与淮南节度使闹翻。东南地区基本处于独立状态,唐朝廷就只能靠着关中的赋税苟延残喘。907年,唐亡。       

——摘编自《唐朝粮食问题研究》等

材料二:唐天宝八年(749年)各道仓粮数(单位:万石)示意图

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亡于粮食危机”,根据上述材料加以说明。
2024-05-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校模拟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许多诗作中,都有着对唐王朝后期现实的反映,也为后人研究唐后期社会状况提供了丰富的民间素材。成于元和(806-820年)初年的《卖炭翁》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材料   

《卖炭翁》
(苦官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官市指皇家采买。

结合史实,说明诗歌中的哪些信息可以用来研究唐后期的社会状况,并阐述理由。
2024-05-0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4届高考挑战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历史不应该只是王朝的历史,更不应该只是中原王朝或汉族王朝的历史。我们应该站在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客观的立场上看待历史上的一切政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能认为某一皇帝登位建元,统一就已经实现,也不能将某一朝代的残余势力存在的时间当作统一的延续,每一个政权有它自身存在的条件,有自己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3-12-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地图,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6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东周之地(洛阳),久陷贼(安史叛军)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材料二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结合以上两个材料,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安史之乱: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

材料   下图是《哈佛中国史·世界性帝国:唐朝》的思维导图。该书作者认为,以756年“安史之乱”为标志的历史断裂不仅对王朝命运而言,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轨迹来说,亦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是真正的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

——摘编自陆威仪《哈佛中国史·世界性帝国:唐朝》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选取三个角度对安史之乱是“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的观点加以阐释。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

类型河朔割据型中原阻遏型边疆防御型东南财赋型
渊源安史
降将
安史之乱后
新兴藩镇
开元间的
沿边节镇
开元间的采访使
政治关系与中央对抗服从中央服从中央服从中央
财政关系不上供少上供少上供上供
军事关系拥兵自重重兵牵制骄藩重兵戍守边疆驻兵甚少
例子魏博、卢龙、成德、淄青宣武、武宁、忠武、泽潞灵武、凤翔、
西川
浙东、浙西、淮南、福建

——据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

材料二 弱唐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元]脱脱等《宋史·尹源传》


结合材料一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

下降幅度(%)

占全国户数比例(%)

北方

3736652

866887

76.8

36.52

南方

3117624

1506548

51.68

63.48

总计

6854276

2373435

65.73

100

——据王育民:《论唐代南北户口分布比重的消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10 . 下面是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天宝元年(742年)、元和二年(807年)三个历史时期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费生《论唐代的人口分布》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3-05-21更新 | 36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