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021-06-13更新 | 15608次组卷 | 128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加强道德修养B.追求政治利益C.辨别大宗小宗D.维护经济特权
2021-09-27更新 | 7880次组卷 | 47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的强化,士族子弟“造次必以礼”“动依礼典”“动循礼度”“恒以礼法自处”,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儒学受到了佛道思想的冲击B.儒学是当时选官的主要依据
C.士族客观推动了儒学的传承D.阶层固化不利于人才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乞食,人多厌之”。陈汤“博达善属文”,但“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只好西入长安求官。由此推断,汉代选官取士遵循的原则是
A.经济实力B.乡举里选C.诚实信用D.家世门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汉至魏晋时期:选官制度
(1)先秦的选官制度:先秦的选官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先秦的选官制度经历了:
①西周至春秋的________制,形成________政治
②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制等,到秦朝形成________政治。

(2)秦朝选官制度:秦统一后,官员选拔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3)汉代的察举选官制度:汉代察举制选官是怎样确立的?其选拔的标准是什么?分哪几类?有何积极意义?
①确立:(前134年)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________各一人,标志着察举制的形成
②选官依据:被举者在乡里的________评价和________能力
③分类:察举分________科和________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________等。

④评价: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
(4)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怎样开始实行的?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有何影响?
①实行:汉末动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220年,魏王________开始推行。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________,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定州、郡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________
②选官依据: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并重,发展到后来主要看重________

③影响/评价:将选官权收________,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形成“上品无________,下品无________”的局面
2022-06-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前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汉献帝年号之一,196—220年)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

——[唐]杜佑《通典》卷一四《选举典》


根据史料,分析九品中正制实行的作用。
2023-08-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习讲义)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7 . 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阶段概况
隋唐
形成
①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要求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②特点:以________为选官途径,以才学为选官标准,分为制举和常举;合格者还需________选拔,方可任官
两宋
完善
“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元朝
恢复
科举时断时续,录取人数不多,科举任官比例不高
明清
继续
发展
①考试人员:主要是________和府、州、县学的学生
②考试范围:从________中命题
③考试流程: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
④地域平衡:南北卷,确定各地区的录取比例
2023-09-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