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021-06-13更新 | 15525次组卷 | 12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加强道德修养B.追求政治利益C.辨别大宗小宗D.维护经济特权
2021-09-27更新 | 7810次组卷 | 47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后期,科举放榜后,新科进士一般会到主考官府邸谢恩,称为“拜主司”。“主司列席缛,东面西向。主事揖状元已下,与主司对拜。”三日后,再次前往谢恩,称“曲谢”。这一现象会导致(     
A.文官之间易结朋党B.官员施政能力下降
C.官场礼仪更加繁琐D.官吏考核制度变革
2023-12-02更新 | 2315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但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其流弊百出。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察举制埋下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B.察举制对两汉政治具有双重影响
C.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使其不能持久D.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
2022-06-03更新 | 2652次组卷 | 3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的科举制度使得从学校到社会都重视读书、习文、作诗赋和钻习儒家经典,“五尺童子耻于不闻文墨”,这对于结束魏晋以来的清谈学风与玄虚思想具有重要作用。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     
A.彻底扭转了门第观念B.选拔了实用人才
C.带动了社会尚学风气D.改变了官场风气
2023-05-14更新 | 1247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
A.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B.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
C.佛道两家发展为时代主旋律D.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
2022-01-11更新 | 2211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初,科举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诏令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中举及第的士人还要参加由吏部主持的以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铨选合格后才有资格被授官。这一变化表明,唐玄宗前期(     
A.中枢权力机构的相互制衡B.士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
C.君主专制制度正发生变化D.官员的行政能力受到重视
2023-04-03更新 | 1056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关注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原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回望寄托情感世界。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科举制度的施行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市民文化的兴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公元前142年,汉景帝下诏将进入政府任官的财产资格由最低十“算”(每1万钱价值的财产为一个“算”)降低至四“算”。这(     
A.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B.加剧了卖官鬻爵的现象
C.打击了大族的仕途垄断D.推动了察举制度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为了能够全面了解考生平时的水平,741年,礼部侍郎韦陟要求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考生将平时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交来参阅,称“纳省卷”;同时还允许有名望的公卿贤达向主考官推荐优秀考生,甚至可以共同决定拟录取名单,称为“通榜”。唐代的这些做法(     
A.有助于平衡中枢权力B.利于弥补考试取士的局限
C.消融了社会阶级差别D.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2023-05-13更新 | 650次组卷 | 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