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本人具有极强的政治野心,希望在其统治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以满足无限膨胀的权力欲望。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自商鞅变法后,秦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善于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崩离析、颠沛流离,人民渴望一种安定的生活和稳定的政治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正合了时势的需要。

——摘编自胡学宇《集权主义以及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探》

材料二   三省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确定于隋朝,完善于唐朝。隋朝三省职责分工和运行机制并没有明确,而职责明确、运行协调的三省体制,是在唐朝才得以形成的。唐朝在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负责草拟有关军国大事的诏旨;门下省是审署下达机构,有封驳之权,负责审查中书省起草的诏旨,如认为不当,可以驳回,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尚书省主掌行政事务,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全国各项政务。唐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和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摘编自赵士祥《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

材料三   历代丞相、宰相均拥有法定的权力,他们不仅“综理政务,统率百僚”,而且对皇帝也具有某种制衡的权力,因而皇帝有时也怕他们三分;而明代阁臣,包括首辅在内,其初只备皇帝顾问,仁宣后虽说拥有主票拟的权力,但票拟所提出的意见能否实行,却最终取决于批红,况且其中还有很多是属于奉命票拟。因而阁臣的权力决非是法定的。实际上阁臣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程度,也容易受到其它各种因素的干扰,不同的皇帝,授予内阁权力的大小就不一样;即便是同一皇帝,阁权前后之变化有时也很大。

——摘编自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与内阁的区别。
2023-12-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建立时,世家大族已无法再像魏晋时期左右当时整个政治道路走向,因为社会的力量已经开始重构的过程,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寒门地主兴起的时代,一个新生的政权要获得合法性就必须扩大其统治基础。隋文帝沿用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的三省制度,创行“三省六部制”。

——摘编自黄璟<三公九卿制转变为三省六部制的内在政治》

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是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有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三省相互制约平衡,避免了大权独揽的现象。为了更加适应唐朝的发展需求,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变化。三省六部制度下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此后,历朝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李亚萍、郑辰《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创行三省六部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意义。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   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征向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

——孙英刚《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

材料三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按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实际上为三省长官共同负责中枢政务。

——《辞海》

材料四   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宰相(中书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一番覆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皇帝不能独裁,宰相同样不能独裁。

——钱穆《国史新论》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唐代“贞观之治”的原因及影响?
(2)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要回答三省体制的职能及作用?
2022-11-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都为后代所向往。经过了前期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则天三个时期的积累,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的励精图治和各方面的政策治理,唐朝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三大盛世之一——开元盛世,在经济和文化发面开启了新的纪元,并在一段时期内为人民生活带来了相对安宁。此外,唐朝的文化取得了新的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马旭《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的原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唐朝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说明。(要求:特征提炼准确具体,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实行独相制,开创了宰相任免制。发展到东汉时期,宰相权力逐渐向尚书台转移,尚书令成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而隋唐开创三省六部制,变独相制为集体宰相制,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前期,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和左、右仆射在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的政事堂讨论国政,集体做出重大决策。最初仅限于三省长官有资格参加政事堂会议,后来由皇帝指定参加政事堂会议行使宰相职权的官员也可参加政事堂会议,他们以本职加上“参预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名义,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高宗以后,则多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周中书门下三品”头衔参加政事堂集体议政,行使宰相职责,集体宰相制由此逐渐形成。这就使参政议政的人员范围明显扩大,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峰飞《论三省六部制对当今大部制改革的借鉴价值与现实启示》

材料二   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时间赋税总额农业税商业税
宋太宗至道三年
(公元997年)
3559万贯2321万贯1238万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
(公元1021年)
5698万贯2762万贯2936万贯
宋神宗熙宁十年
(公元1077年)
7070万贯2162万贯4911万贯

——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材料三   宋代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至隋唐宰相制度演变的趋势,并说明唐朝政事堂集体决策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税收的主要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述宋代社会观念变动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023-06-0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省六部制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职权的分配如下: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经过画敕成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达门下省。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省的命令就不能下达。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总揽六部。这样,在最高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摘编自王小甫等《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政府应由选举产生的执政官,也就是总统执政,由总统掌管行政部门以及各行政机构,总统完全独立于国会这一立法部门,不必对国会负责,这两大部分还要加上以最高法院为首的司法部门……每一部门都有各自的权力范围,制约着另外两大部门的权力。这三大部分各自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

——摘编自(美)马歇尔·卡特里普《美国政府简介》

材料三: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一部带有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使得“德意志民族国家”这一大多数德意志人看来最重要的目标成为一种现实。如果我们从全方位加以考察,就会发现,这部宪法是在考虑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就是各邦原统治者的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主张和普鲁士的霸权。可以说,1871年宪法的任何政治体制的构架等,皆可以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摘编自邢来顺《迈向强权国家:1830年-1914年德国工业化与政治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中央政府权力运行的原则。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别概述美国立法权和司法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1871年宪法具有“妥协性”色彩的主要原因,并简述“三大因素”在“1871年宪法”中的体现。
2023-03-1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一年(637年)以后,在朝廷决策工作中,把宰相参议朝政改为由宰相议定朝政,然后奏闻,皇帝行使批准权。建立起皇帝专制——三省分权——政事堂集议三者相结合的新的中央集权的体制。门下省下设的政事堂的集议也就是三省宰相决策会议,成了御前决策会议之外的另一个高层次的决策会议。此种宰相决策会议既以“议定朝政“为职任……他可以充分发挥作为皇帝幕僚的集体宰相的作用,并对三省分权制具有协调的功能,克服了前此存在的由于中书省与门下省分掌出令和封驳以至造成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或者相互依违知非不举的弊端。

——摘编自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

材料二:所有雅典公民都可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选举或者被选举为国家公职人员,直接控制、行使或监督国家权力。城邦的一切官员,绝大多数由机会均等的抽签方式选出,任期一般以一年为限,不得连任。根据平等选举制和短期任期制可以计算出,雅典公民中的三分之一有机会被选入议事会。所以说,作为国家主人的雅典公民,无须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就可以“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

——摘编自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3-04-1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宰相多至一二十人,重大事务都由政事堂会议讨论。唐玄宗时期,宠信个别宰相如姚崇、宋璟,以及李林甫、杨国忠之流,这就使得唐朝前期的三省长官合议制,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前期的姚崇、宋璟德才兼备,他们的专权促成了开元之治。此后只知专委而不重选相,终于造成李林甫、杨国忠专权乱政。皇帝不亲理朝政,个别宰相专擅朝政,导致政局日趋败坏,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称之为“中书门下”,下设5房分主政事,有行使权力的“中书门下之印”。中书令是大权独揽的宰相,中书门下成为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货真价实的宰相府。门下省之名虽存,实际亡,已成为空壳,完全失去了它原本的审核封驳之权。唐玄宗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是变相恢复专职宰相,标志着三省长官合议被宰相专权取代,政事堂制度由此瓦解

——摘编自沙宪如《唐代政事堂制度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初政事堂的实质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书门下体制形成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材料二   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并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
10 . 宰相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1)材料一中的“宰相制”最早创设于哪一朝代?结合所学概括宰相的职能。
(2)据材料二,写出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主要作用。
(3)材料三中“罢宰相”的“高皇帝”是谁?“罢宰相”后中央政治机构是怎样运作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