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2014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一套由日本学者撰写的分册主题多卷本《中国历史》分册。


卷数分册主题
01《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02《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
03《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04《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
05《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06《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07《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08《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09《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多卷本《中国历史》中某一分册书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逻辑严密,史实准确,解读合理。)
3 . 以下是我国古代两个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示意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核心制度都是皇帝制B.反映的都是中央官制
C.呈现皇权加强的趋势D.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4 . 唐代在三省长官外,其他较低的官员也可参加机务,只要在他的原有官街下,加上一个“参议朝政”“平章政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类的名号,便有资格参加政事堂会议。对这一举措,以下相关解读准确的是
A.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C.提升了民主决策水平D.有助于完善管理体制
2021-12-17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三省的施政是以皇帝的诏令来体现的,即中书、门下两省以皇帝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诏令的制作相当缜密,往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代
A.三省在运行机制上被纳入同一轨道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
C.中书、门下两省成为全国行政枢纽D.三省制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
6 . 下图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书省草拟政令权力不受限制B.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否决权
C.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D.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
7 . 如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太宗时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
高宗时西台(右相)东台(左相)中台(左右匡政)
玄宗开元初年紫微省(紫微令)黄门省(黄门监)尚书省(左右丞相)

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
C.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D.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
2019-12-03更新 | 260次组卷 | 23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九八五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687年,武则天派人向刘祎之宣读太后的诏书,刘袆之说:“没有经过中书省起草,门下的文书能叫诏令吗?”武则天大怒,认为他藐视自己的权威,于是将其赐死。对该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诏敕经门下省审核方合规制
B.三省运行机制受到干扰破坏
C.三省机制目的在于抑制皇权
D.皇帝权威遭到挑战并被破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