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三省制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A.君主专制弱化B.制度建设具有延续性
C.中央集权加强D.选官制度的不断完善
2022-07-12更新 | 11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转运使、话   本、《梦溪笔谈》
政事堂、武   举、《千金方》
宣政院、大运河、《授时历》
造纸术、推恩令、《九章算术》
A.④②①③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
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
2022-06-08更新 | 6637次组卷 | 62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观察下图,图中变化反映出
A.皇权独尊的确立B.君主专制的加强
C.中央集权的强化D.三权分立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隋文帝时,朝廷在门下省之下设殿内局分管皇家事务。隋炀帝时将殿内局扩大为殿内省,独立于门下省之外,自此,门下省成为纯粹的政府机关,为国家服务。此举
A.强化了皇家的独尊地位B.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渐趋成熟
C.推进了国家的廉政建设D.提高了隋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2021-12-05更新 | 229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三省围绕着皇帝的诏敕运转,……合成一套完整有机的施政体系。另一方面,三省首长既各领本省庶政,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门下内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通过政事堂会议将三个不同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中枢体。这样,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集发挥整体功效,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原因。三省六部设置有何影响?
2021-11-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西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封驳是指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有人对《唐会要》的记载进行抽样统计,54卷至56卷中关于皇帝诏令遭谏议官封驳的就有16次,其中11次封驳有效。这些记载反映出唐代
A.中枢机制杜绝决策失误B.专制皇权受到一定限制
C.中枢权力体系发生变化D.集体议政决定国家政策
2021-11-16更新 | 199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   魏晋时代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四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引自《朱子语类》

材料五   唐初“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拖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引自《旧唐书·杨炎传》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和魏晋时期中央政府选拔官吏的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3)根据材料四,指出材料中描述的制度名称是什么,说明门下省有何职能。
(4)根据材料五,指出唐初实行何种赋税制度,并简要说明“若不役,则收其庸”的积极意义。
9 . 下图是唐朝三省位置图。宫城分为三部分:太极宫是皇帝寝居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东宫是太子的居所,掖庭宫是宫女居所。宫城之南的皇城是一些政府机构的所在地。根据三省的分工特点,尚书省最有可能位于
A.①B.②C.③D.④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材料二   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并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