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其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重义轻利B.农商皆本C.重农抑商D.重商主义
2 . 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两国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A.中外文化的交流B.文学艺术的繁荣C.经济的迅速发展D.政治制度的创新
2023-12-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异常活跃,道教与佛教发展、儒学在危机中前行,这一现象反映了该时期(     
A.儒学危机不利于国家统一B.中外思想文化交流较频繁
C.思想发展呈现出多元特征D.佛教盛行适应了现实需要
2023-12-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     
A.耒耜B.直辕犁C.曲辕犁D.耧车
2023-12-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陈寅恪认为,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说明一个时代之关系,纠正一件事之发生及经过,可以补充和纠正历史记载之不足。元白(元稹、白居易)诗证即是利用中国诗之特点来研究历史的方法。其旨在强调中国诗(     
A.还原当时真实历史B.蕴含历史时空要素
C.具备一定史学价值D.反映特定物情风貌
6 . 始建于北魏时期的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这说明当时(     
A.儒学独尊B.三教并行C.儒学式微D.理学形成
2023-05-23更新 | 277次组卷 | 1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描述了王羲之与谢安等官员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饮酒做诗的情景。该作品(       
A.印证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反映了士族专权的政治特点
C.兼具了艺术与史料价值D.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
8 . 下表是不同时代的文学主流形式和内容节选。由此判断我国文学发展的趋势为(     
文学形式内容节选
汉赋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
唐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宋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元曲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小说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A.表现出地域化特点B.形式多样相互影响
C.越来越走向平民化D.内容丰富贴近时代
9 . 从两汉至隋唐,约有五千多卷佛经被译为汉文。中国古代学者往往以儒道学说和人们易于理解的概念来翻译和讲解佛经,如“道”“心”“理”“本无”。它们成为佛教与儒道等中国文化融汇的重要概念。这反映了(     
A.佛教渐趋本土化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C.儒学吸收佛道思想D.佛教的发展受到了遏制
2022-07-24更新 | 581次组卷 | 29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他先在长安太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唐朝科举考试,于开元年间高中进士,历仕三代皇帝,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曾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本。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科举制度对应试者没有身份限制
B.科举考试制度被日本所仿效
C.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
D.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
2022-07-14更新 | 742次组卷 | 34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