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如图是绘制于中唐时期的敦煌榆林窟佛教壁画《弥勒经变耕种图》,它采用“异时同图”的手法,将农民扶犁春耕、秋季收割和扬场等场面在同一画面中呈现,表现的是“一种七收”场面。该壁画可为以下哪些主题提供史料佐证(     

①主题一: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②主题二:唐代农业生产呈现精耕细作
③主题三:曲辕犁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
④主题四:佛教思想融入中国社会生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结论
A司马迁称孔子“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儒家民本思想被统治者付诸于政治实践
B韩愈称“夫佛本夷狄之人……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韩愈意在维护儒家纲常
C梁启超说“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梁启超倡导三权分立原则
D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因为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国民的公仆”孙中山认为考试权是共和政体的核心
A.AB.BC.CD.D
2023-07-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穆斯林的向东扩张,阿拉伯人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阿拔斯王朝初期,哈里发大权独揽,各行省听命于中央.在帝国政府中,外族虽可参与,但穆斯林与异教徒之间地位仍有较大差异.阿拉伯人不仅大力经营东方商道,从唐朝引进大宗商品及火器、造纸技术,而且大量吸收各地文化,翻译和保存了很多古代文献。王朝后期,帝国采用了选募士兵的方法,使突厥军人势力渐渐崛起.突厥将军跋扈,任意拥废君王,哈里发如同傀儡,各省总督也纷纷割据自立。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唐朝建立后,立即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在魏晋以来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唐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羁縻政策的推行,推动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巩固。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唐政府也吸纳了不少外国人供职,外来宗教也大量涌入中国,但受尊崇的仍是道教和佛教,唐玄宗喜立边功,用募兵制取代府兵制,使得边防重镇军事实力迅速增强。安史之乱后,为弥补财政亏空,唐朝对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唐中央的经济力量。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拔斯王朝与唐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023-01-29更新 | 502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沙门拜君,是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何题。

沙门是出家人的通称,自东晋起,在沙门是否拜君问题上。几方势力反复拉扯。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四月十五日,唐高宗下达敕旨“君亲之义,在三之训为重;爱敬之道,凡百之行收先……今欲令道士女官僧尼,于君、皇后及皇太子、其父母所致拜”五月十五日,朝廷集议沙门礼拜君亲问题。六月五日大臣上报议状统计结果:主张沙门等出家人致拜君亲354人,主张沙门等不拜君亲的有539人;六月八日皇帝下达诏书“初令道士、女冠、僧、尼等,并尽礼致拜其父母。”

——摘引自孟宪实(皇帝制度的另一面——以高宗龙朔二年的两道制敕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沙门拜君”反映出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2022-07-0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东汉末年开始,中国重要的佛经翻译家追求全面、广泛地搜集和翻译佛教典籍,汉译佛经的来源有古印度的梵语、巴利语文献、中亚各民族语言的文献,藏译佛典弥补了10世纪以后汉译佛典的不足。下列对中国人翻译域外佛教经典理解正确的是
①佛典翻译有利于保存印度佛教文化资料
②藏语翻译佛典与汉语翻译佛典互为补充
③佛典翻译推动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④佛典翻译促成佛教成为古印度主要宗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6-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