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明显高于周边的文化,同时也高于其他文化圈,特别是在唐代,在整个欧亚大陆上,中国是世界文化总体格局中的中心,正如著名科学史专家贝尔纳指出的,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

——摘编自张西平《深刻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及价值》

提炼材料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评析。(要求:态度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03-27更新 | 32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人不仅继承了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制的政治遗产,以罗马帝国正统继承者的身份保持了统一帝国的政治体制,而且在皇帝专制统治、《罗马民法大全》等诸多方面坚持了欧洲地中海上古政治遗产,并有所发展。为了治理众多古代族群,帝国政府始终维系着庞大且完善的官僚国家体制,其核心是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司法、宗教文化各种最高权力于一身的皇帝专制中央集权。7世纪至12世纪推行军区制,以农兵制、军政合一为重要特点,并由将军对行政区域及其军队进行管理,对扭转拜占庭危急局势起了重要作用。拜占庭人成功打造了包括整个东欧世界的拜占庭文明圈,并将各个斯拉夫族群纳入其中,其影响至今犹存。

——摘编自陈志强《欧洲中古史视域中的拜占庭帝国》

材料二   隋唐统治者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的旧制,革弊创新,极大地加强了国家的控制能力,从而使皇权进一步加强。唐朝完备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机构和制度趋于完善,在内地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在边疆设立都护府、都督府进行管理,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州府制度,唐玄宗开元年间改行募兵制,军队职业化、专业化,设立节度使,制定《武德律》《贞观律》等,很重视礼制的建设,直接促成了中华法系的形成。唐人对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都抱有包容的态度,从而造就了光辉灿烂的唐文化,传入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

——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帝国与唐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拜占庭帝国与唐朝国家治理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3-05-19更新 | 980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攀登行动(二) 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汉之际,印度佛教自西域传入中原。东汉末年起,军阀互拼,惯于屠杀前朝子孙,恰好佛教专讲因果报应,似能予以解释。当朝君主们向佛祖寻求宽恕,也就为佛教提供政治庇护。北朝的少数民族“自称胡人,当奉胡教”,故较能接受佛教。其统治者在决策时,甚至依赖擅长咒术或博学多材的“神僧”为参谋。寺院因君主崇佛,掌握大量土地和财富,有能力布施、救济贫民,很多贫民更是直接入寺为僧。人民经不起乱世苦难,唯有以佛教来填补空虚之心灵。两晋时期,儒学已没落,道教尚处于初创期,都缺乏宽厚的理论体系,无法引发知识分子的学术兴趣。思想真空之际,富有哲理思辨的佛教,正好在学术方面输入生气,为广大知识分子所接受。

——摘编自孟丹《探寻佛教盛行背后的缘由——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来看》

材料二自汉至宋,佛教东传历经10个世纪,是外来文化“第一次长时间地输入中国”。这一中外文化交流的实践,也以“佛教的中国化”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开放性与同化力。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国,佛教结合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历史传统,在中国形成了具有不同的民族气派、形式、性格和特征的三大分支。中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域的自然、文化、政治环境差异较大。佛教石窟雕塑北方多南方少,北“重修持”南“偏义理”等现象,正是这种差异的体现。此外,面对王朝更替带来的挑战或机遇,佛教积极做出适应各王朝统治需要、各类人群宗教需求的回应,并受到不同时代主流思想的极大影响。

——摘编自方立天《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以汉传佛教为中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佛教传入与盛行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佛教中国化”的含义。
2022-12-1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抽测二(12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