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7 道试题
1 . 韩愈(768-824年)在其《原道》《原性》等作品中,不仅论述了儒家道统传授的渊源,强调孔孟在儒学中的作用,而且在论及性情时吸取了人心见性成佛的理论,用以阐述《大戴礼记·大学》中“正心诚意”之说,并且把正心、修身、齐家同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韩愈的做法(     
A.传承了重儒礼佛的观念B.促进了佛教文化的兴盛
C.奠定了理学形成的基础D.推动了道家思想的发展
2 . 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称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至五代部分年号来源表

来源案例
《周易》太和(227曹魏、328后赵、366东晋、477北魏、827唐)、咸宁(275西晋、399后凉)、和平(354前凉、460北魏)、大亨(402东晋)、大明(457刘宋)、大宝(550梁)、大成(579北周)、大业(605隋)、贞观(627唐)、太极(712唐)、先天(712唐)、乾元(758唐)、贞元(785唐)、永贞(805唐)、开成(836唐)、咸通(860唐)、天复(901唐)
其他儒家经典正始(240曹魏)、永康(300西晋、396后燕、412西秦)、咸和(326东晋)、义和(431北凉)、中兴(501南齐、531北魏)、大同(535南梁)、武成(559北周)、广运(586西梁)、仁寿(601隋)、正德(761唐)、文德(888唐)
佛教及其故事青龙(233曹魏)、太元(376东晋)、太上(405南燕)、太平真君(440北魏)、天和(566北周)、建德(572北周)、大成(579北周)、开皇(581隋)、上元(674唐)、弘道(683唐)、垂拱(685武周)、太极(712唐)、先天(712唐)、至德(756唐)、上元(760唐)、宝应(762唐)、广德(763唐)
道教及其经典普通(520南梁)、大通(527南梁)、中大通(529南梁)、如意(692武周)、延载(694武周)、证圣(695武周)、万岁通天(696武周)、神功(697武周)、大足(701武周)

注:《周易》原为儒家典籍,后亦被道家奉为圭臬。佛教传入后,佛经翻译亦多引《周易》用词

材料二   《尔雅》有言:“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又“载,生物也。……取物更始也。于是唐玄宗明言:‘(朕)未明求衣,日昃忘食,励精为理,思致雍和。历观载籍,详求前制,而唐虞之际,焕乎可述。用是饮若旧典,以协维新,可改天宝三年为载’。”另有史籍载:“开元二十九年,道教始祖太上老君降临,赐宝符于世,玄宗得之,于是改年号开元为天宝,天宝间又见宝符上有‘天宝千载’之字,遂改年为载。”

——摘编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公元645年,孝德天皇定年号“大化”。“大化”辞源有三:一为《尚书·大诰》“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用道理来劝导各诸侯国君);二为《汉书》“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民已大化之后,天下常亡一人之狱矣”;三为《宋书》“神武鹰扬,大化咸熙。廓开皇衢,用成帝基”。

——《日本书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玄宗“改年为载”的主观动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客观结果是否果遂其主观动机之愿,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改元“大化”的依据和目的。
2023-12-1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3 . 东晋王谧说:“囊者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与之不接。”到南北朝时期,西域僧人通过与帝王、士大夫、文人、平民的交往等社会活动宣扬佛学,并受当时玄学思潮的影响,僧人也开始参与清谈,佛学在核心理论上与玄学趋于一致。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佛思想在当时争斗激烈B.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宗教存续
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D.佛学迎合了中国政治统治需要
4 . 刊刻于唐文宗年间的《开成石经》用隶书题额、楷书正文、行书标注,历时四年完成,立于都城长安务本坊国子监的讲论堂内,被誉为“古本之终,今本之祖”。由此可知,《开成石经》的刊刻(     
A.推动了佛教文化的传播B.反映了书法艺术的交融
C.得到了国家方面的重视D.得益于雕版印刷的进步
2023-12-13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中关于人物衣着服饰特点的叙述,反映了魏晋文人(     
人物衣着服饰特点出处
画中几位文人的装束与神情桀骜不驯、藐视世俗。在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印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文中叙述刘伶裸体坐于室内饮酒,客人来了不为所动,辩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晋朝陆机《晋记》篇
画中魏晋文人服饰清净高雅、超凡脱俗。唐末画家孙位所作《高士图》
A.雅俗杂糅的审美取向B.对时代的回应
C.自由洒脱的生活习性D.对儒学的背离
23-24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代《大唐新语》载:“高祖尝幸国学,命徐文远讲《孝经》,僧惠乘讲《金刚经》,道士刘进嘉讲《老子》。”由此可知,唐初(       
A.奉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B.佛教政治化倾向不断增强
C.开始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D.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2023-12-11更新 | 24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选修)试题
7 . 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写道:“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 ……若能俱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这一主张(     
A.受主流思想影响B.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C.推动了三教合一D.开创中医学理论基础
2023-12-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魏晋时期流行的鸲鹆舞(qüyüwü)彩绘女子陶俑图,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鸲鹆舞(quyuwu)是古人模仿八哥的动作形态而编排的舞蹈,跳舞时“著衣帻而舞, 俯仰屈伸,旁若无人”
A.社会繁荣兴盛B.人们崇尚精神自由C.政治和谐稳定D.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9 . 北魏时期,佛教造像基本是秀骨清像,似乎褪去了人世间的一切凡俗。唐朝时期,佛教造像逐渐从苦修的形象中解放出来,体态丰腴健实,面带笑容,庄严中又带有人间气息。这一变化(     
A.说明造像艺术起步B.反映市民文化发展
C.推动了佛教的盛行D.源于社会环境改变
2023-12-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取材于释迦摩尼降生的故事,但画中侍女与官员的衣着、造型与盛唐的宫女、官员十分相似;敦煌石窟的壁画也多借汉地的人物故事阐述佛学的道理。这说明唐代绘画(       
A.以宗教画最为繁盛B.取材范围得到扩展
C.融合中外文化元素D.助推三教并行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