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魏晋-隋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僧一行,唐代僧人,也是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同梁令瓒和工匠们,创造了一架黄道游仪,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一行还设计了一种叫作复矩图的仪器,并组织大规模的测量活动,测量地点北到铁勒曰纥布(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南到林邑(今越南中部)等十三处,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地球子午线的科学测量。开元九年(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后来一行修订成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衍历》,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明末吸收西洋历法才有所改变。

——据朱绍侯等著《中国古代史》整理

材料二   唐代,中国与西域(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各国、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很频繁。佛曲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以及琵琶等乐器演奏技巧,舞蹈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杂技中的幻术、吞刀、吐火等,都是通过佛教徒的中介,由西域传到中国来的。

——摘编自谢重光《论唐代佛教徒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材料三   公元816年,淮西战事刚一结束,宪宗就下诏天下,在社会上兴起了佞佛崇道的风气,佛教势力迅速膨胀。《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宪宗亲自派人迎接佛骨,历时一个多月。据统计,中唐时期,唐代的寺院多达四万余所,僧尼有二十六万五千余人,寺院大量占有土地,且享有免除徭役和租税的特权。

——摘编自曾绍发《浅议韩愈反佛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僧一行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僧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载体的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排斥佛教的原因。
2 . 隋唐是封建社会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两代,以高度的凝聚力继承了商周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旺盛的消化吸收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料,以超越前人的创造造就了当时第一流水平的具有世界性的隋唐文化,以空前的拓展力远播异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直到今天,海外的华人仍自称唐人,以纪念这个金光灿烂的时代。

——摘编自王仁波主编《隋唐文化》

材料二: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大体在隋唐时期,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共同特点是:(1)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取向和思维方式;(2)努力接受和传播中国式的佛教文化;(3)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4)接受或吸收汉语的文字范式而创造出本国或本地区的语言文字。

——摘编自南开大学李喜所《“中华文化圈”的时空解读》

(1)根据材料一,简析隋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从医学角度说明隋唐“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结合所学,以材料二的视角阐述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024-04-07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私立康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张家界、长沙市、沅陵等地发现有大量战国到秦汉时期的竹简或木简。郴州市苏仙桥古井还发现了600多枚桂阳郡的晋简。这些竹简或木简多是政府档案,但是在东晋以后遗址中几乎没有出现。相关原因解读合理的是(       
A.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唐中期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D.湖南民族交融的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朝的国家机构中,有不少部门参与到科技管理之中,少府监、将作监、都水监、铸钱监等掌管各种手工业和水利工程的部门,集中了各种专门人才和大量的优秀工匠。在人才选拔中,唐代设置了“明算”一科,与明经、进士等科目并列。据记载,唐代共有32人因发明受到奖励,如李淳风发明了浑天仪,太宗加授其为承务郎。总之唐代科技成就是辉煌的,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王颜《唐代的科技与世界》

材料二

国家科技举国体制简况
美国二战期间,总统直接领导“最高政策小组”,动员政府部门、各类企业、科学家和工程师联合攻关,实施“曼哈顿计划”。二战结束后,通过项目经理制在全国遴选科技人才,以研发合同动员市场资源集成创新,实施了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大科学”攻关。
苏联二战期间,斯大林在国家国防委员会下设科技委员会,建立众多的研究所、实验室和科学城,形成了“管理—科研—生产”的联合体。二战结束后,制定了优先发展原子能、航天等战略,打造了“政—军—工—科—教”一体化的国家科技体制。

——据张宇等《科技创新中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路径》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194911月,党中央组建中国科学院,承担全国科技事业管理工作。通过构建计划引领、统筹分配、组织动员,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国建成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举国体制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任务,我国实现了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跃升。中共十四大后,运用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摘编自唐亚林、郝文强《新型举国体制:历史演变、时代特征与模式构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科技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苏联科技举国体制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构建新型科技举国体制的意义。
2024-03-22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雕版印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五代后期已经相当普及,主要表现为:民间刻书规模日益扩大、刻书门类广泛,但都是有关佛经、字书、历书之类社会杂书,而没有正统(官修)经典、正史书籍。那时国子监科考都是用的抄写本,将儒家经典雕刻在石头上,供人们阅读、传抄、拓印和校正。至后唐长兴三年二月,政府批准中书门下关于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的奏请。“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仔细看读,后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也是政府对印刷术的第一次利用。

——摘编自王志国《五代国子监刻书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初兴于唐、五代的雕版印刷,终于在两宋之世大放异彩,迎来了中国雕版印刷业的黄金时期。宋代文豪苏轼曾云:“余尤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汉书》《史记》而不可得,皆手自书,日夜诵读,唯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转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宋代形成了政府出版、私家出版、书坊出版三大出版系统,共同构建起了全社会普遍的出版意识。宋代出版业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资源配置及生产技术等内容。如纸张、墨、书法、刻工、雕刻技术、印刷技术、作坊生产流程、书价、图书发行、版权保护、图书广告等。图书的普遍生产、流通与阅读成为整个社会一种共同的“文化存在”或“文化空间”。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代雕版印书的新变化及其对图书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书籍出版的特点及原因。
6 . 阅读材料, 完成ド列要求。

材料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 是代表当时中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农学经典, 宋代的《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囊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 明代的《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是传统农学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集大成之作。近代西方农业科学传入之前, 中国农书估计达千种之多, 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编写的特点,并分析农书内容不断变化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某中学三个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材料。

组别材料
第一组

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献波罗树,树类白杨”;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法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据《唐会要》

第二组

康熙……命于中州等地,给(番薯)种教艺……自此广布蕃滋,直隶、江苏、山东等省亦皆种之。

——《清稗类钞·植物类》

第三组

于近世欧洲文明进步最有大功者,曰罗盘针,借以航海觅地;曰火器,借以强兵卫国;曰印书术,借以流通思想,开广民智。而此三者,皆非欧洲人所能自发明,彼实学之于阿拉伯,而阿拉伯人又学之于我中国者也。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萨拉·邦焦尔尼《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产生表格中三种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沿海地区的棉纺织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产品大量进入美国家庭的主要原因。
8 . 《唐本草》

我国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神农本草经》,南朝陶弘景在此基础上撰著了《本草经集注》。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苏敬等官员建言朝廷重修本草,以改变当时药物名实混淆、记述不全的状况,获朝廷批准。在编修过程中“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不臻,根茎花实,有名咸萃”。两年后修订完成。“及奏,上问曰:‘《本草》行来自久,今之改修,何所异也?’于志宁对曰:‘……弘景僻在江南,不能遍识药物,多有纰缪。其所误及《别录》不书四百有余种。今皆考而正之。《本草》之外,新药行用有效者复百余种,今附载之。此所以为胜也。’”

《唐本草》共54卷,收录药物844种,其中包括由天竺传入的豆蔻、波斯传入的青黛等多种外来药物;并首创通过绘图来描记药物的形态和颜色标准,有本草图25卷、图经7卷。


依据材料,指出《唐本草》与《本草经集注》相比有哪些发展,并结合所学分析取得这些发展的原因。
2023-03-31更新 | 34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十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都为后代所向往。经过了前期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则天三个时期的积累,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的励精图治和各方面的政策治理,唐朝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三大盛世之一——开元盛世,在经济和文化发面开启了新的纪元,并在一段时期内为人民生活带来了相对安宁。此外,唐朝的文化取得了新的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马旭《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的原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唐朝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说明。(要求:特征提炼准确具体,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食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饮食习惯和历史变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材料一 1999年,英国汉学家魏根深在北京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厨师按照《齐民要术》中的菜 谱做菜。食材包括很多种草,比如宽叶、香蒲和各种麻,并且用发酵过的肉、鱼和大豆做的羹来 调味,或者用豆豉来烹煮。他还说:酱油、菜油、花生油、糖、辣椒、西红柿等食材的缺席, 是一种令人愉快的休憩;而熬煮和烘烤则是对今天常用的油炒的解脱。然而,我的大多数中国客 人都觉得他们吃的是外国菜,而不是中国菜。

——摘编自赵冬梅《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

材料二 贾思勰自谦写作《齐民要术》的初衷是指导家童怎么工作,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 有识。在现代,《齐民要术》首先属于学术界,只有专家学者才读它。语言学家把《齐民要术》 当语料库看,因为它的语言相当接近当时的口语,既可补现有辞书之不足,也反映出此时期汉语 词汇的真实面貌。农业史家用《齐民要术》来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比如种桑的密度。历史 学家则通过《齐民要术》来研究贾思勰的生平、《齐民要术》的成书年代、版本流传等情况。

——摘编自赵冬梅《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多数中国客人都觉得他们吃的是外国菜,而不是 中国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齐民要术》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